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康太宗提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亦有“君舟民水”。基于此,均田令中有“凡授用”,先贫后富,先无后少”的规定,可使积贫积弱、无田置业的农民优先分得一部分生产资料,从而生计得以维持;“黄、小、中、丁男子及老男、笃疾、废疾、寡妻妾当户者,各给永业、口分田二十亩”,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同样予以授田。据此可知,唐太宗(        )

["

大力发展土地私有

","

注重加强乡里治理

","

具有浓厚农本思想

","

积极鼓励土地兼并

"]
[["C"]]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中唐太宗提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君舟民水”之论,体现了他对百姓的重视。在均田令中对贫困农民、鳏寡孤独及老弱病或者优先授田,目的是保证农民有土地可耕,从而促进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唐太宗具有浓厚农本思想,C项正确;

均田制下土地并非完全私有,均田令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等有限权利,并非大力发展土地私有,排除A项;

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均田令中对不同人群的授田规定,目的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没有涉及到乡里治理方面的内容,如乡里的治安、教化、户籍管理等方面均未提及,排除B项;

均田令的实施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能获得土地,而不是鼓励土地兼并,排除D项。

故选C项。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