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 词语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积累
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在农村长大,听惯了民间的歇后语。现在细思默想,慢慢咀嚼,觉得越嚼越有味道。记得少年时代,夏夜里常到门前乘凉。爱讲笑话、歇后语的堂叔常会给街坊邻居们带来精神“快餐”,博得大人孩子们 ① 。他讲的一句有名的歇后语,我始终记在心里。那个夜晚堂叔依旧亮开了他的大嗓门,笑着说:“在集上,有一个姓陈的男子,靠着个卖枣的农村妇女。这个姓陈的想买枣,俩人就开始 ② ,讲来讲去,最后还是买卖不成。这时候,了解底细的人就说‘你们为什么买卖不成?就是姓陈的靠着卖枣的——陈枣(趁早)’。”堂叔说了这个故事后,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传来传去也传成了歇后语:“姓陈的靠着卖枣的——趁早。”老家的人们遇到没有把握的事和不靠谱的人都会借用这个歇后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事端。这些民间歇后语,乃乡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农村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来,颇接地气,富有乡土气息,有些还沾染着花草的露珠和芳香,现已葳蕤成一道道风景,为广大农村生活注入了 ③ 和无限活力。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捧腹大笑 ②讨价还价 ③勃勃生机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一空,捧腹大笑:形容遇到十分高兴的事情,大笑而不能自止的神态。根据前文“慢慢咀嚼,觉得越嚼越有味道”“精神‘快餐’”的提示,可知,堂叔爱讲笑话,他讲的笑话往往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而且“笑话”往往是引人大笑。所以本处应该填写与大笑不止有关的成语,如“捧腹大笑”;
第二空,讨价还价:原指买卖双方商讨、争执价钱。也比喻在事前或谈判中讲条件,斤斤计较。本处情境是集市上买卖东西,一般买卖双方会围绕价格进行商讨,也会因价格问题发生争执。所以本处应该填写与商量价钱有关的成语,如“讨价还价”;
第三空,勃勃生机: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根据前文“葳蕤”和后文“无限活力”的提示,可知,歇后语为农村生活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与之有关的成语可选用“勃勃生机”。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老家的人们遇到没有把握的事,遇到不靠谱的人,都会借用这个歇后语,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事端。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改短句的原则是给句子划分层次,然后找出句子的主干成分,再把其他修饰部分单独成句即可。
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人们借用歇后语避免纠纷和事端。“遇到没有把握的事”和“遇到不靠谱的人”都是长句的状语,表示使用歇后语的条件。“不必要”作“纠纷和事端”的定语需要加到主句中去,“老家的”作“人们”的定语,需要加到主句中去。然后把这几个成分连缀到一起,即:老家的人们遇到没有把握的事,遇到不靠谱的人,都会借用这个歇后语,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事端。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请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并分析其构成特点和缘由。
①水仙不开花——
②孔夫子搬家——
①装蒜。水仙花和大蒜的外形很相似,如果不开花的话会被人误以为是大蒜,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出的结果,符合推理逻辑。②净是输(书)。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喻指做事总是失败。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歇后语的能力。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水仙花和大蒜的外形很相似,如果不开花的话会被人误以为是大蒜,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出的结果,符合推理逻辑。歇后语故事:相传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长得绿油油,便称赞了一番。翌年冬天又去巡查,可惜这一季节青蒜尚未长出。为讨好皇帝,当地官吏差人把许多水仙移植到一起,远远望去其叶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赞不绝口,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迁。打这以后,人们就把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嘲讽为“装蒜”了。
②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喻指做事总是失败。歇后语典故:相传有一次孔子到一个地方去讲学,他带了满满的一车书,他的学生们就好奇,为什么老师每次出行都带着满满的一车书呢?为什么不能把所写的这些书给简化一下,搞得这么繁重,每次出行都是带着一辆辆车,车上拉的全都是书。这里是孔子的学生讽刺他只会读死书还不会变通,意在说明孔子是一个书呆子。又因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他的学生看来孔子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所以便有了这句“孔夫子搬家净是书”的俗语。
还有一个版本是说有一次孔子将他所写的那些竹简带到了一个地方,那里的人就问他:“你这老头不过就是一介书呆子,怎么还可以评论政事呢?”孔子则回答道:“我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我也有胸怀国家的理想,我所推崇的是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来规范人们的德行。”然而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之下,孔子的“仁政”思想,得不到任何一国君主的赏识。所以便有了“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的俗话。这里的书(输)是指他没有赢得君主的赏识,空怀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无奈境地。
| 词语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