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 词语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积累

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冯至在散文集《山水》的后记中写道:A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我们不应该把些人事掺杂在自然里面:B在人事里,我们尽可以怀念过去;在自然里,我们却愿意万古长新。最使人不能忍耐的是杭州的西湖,人们把些历史的糟粕尽其可能地堆在湖的周围,一片完美的湖山变得支离破裂,成为一堆东拼西凑的杂景。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过的自然:C带有原始气氛的树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渐渐远离了剩下的一片湖水,这里,自然才在我们面前矗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这种对于自然的看法,我不能不感谢昆明七年的寄居。那样朴素、坦白而没有修饰、少有历史的负担和人工的点缀的昆明附近的山水无处不呈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D我在它们那里领悟了什么是生长,明白了什么是忍耐。

下面句子中的“点染”与文中加点的“点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杨朔《泰山极顶》)

","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曹靖华《飞花集·点苍山下金花娇》)

","

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

秋夜不肯明,霜露畏点染。(方夔《感兴》)

"]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点染”意思是人类历史对自然的沾染。

A.“点染”指点缀、装点。

B.“点染”指染色、着色。

C.“点染”指写作、修饰文字。

D.“点染”指沾染、沾附。

故选D。

文中ABCD四处都使用了冒号,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冒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用于称呼语后,表示提起下文。

②用于提示性话语后,表示提示下文。

③用于总结性话语后,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④用于需要解释的话语后,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⑤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总结上文。

["

①②④③

","

②③⑤④

","

②④④⑤

","

④③③⑤

"]
[["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冒号用于提示性话语后,表示提示下文。

B.冒号用于需要解释的话语后,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C.冒号用于需要解释的话语后,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D.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总结上文。

所以冒号的作用依次为②④④⑤。

故选C。

| 词语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