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 句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积累
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而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满怀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还听见一阵喧闹,后来便失去了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文中画波浪线的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互换不妥。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①破折号解释的内容属于正文,朗读需读出。它与后文“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内容相承,对前文“这些光”的意义进行阐述,不能改为括号,否则与后文脱节。②括号部分是对“叫喊”内容的补充说明,不属于正文,没有它不影响句意完整,不必读出。且“听见一声叫喊”与后两句构成结构相似的组句,描述连续的一串动作,如果用破折号,衔接不畅。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
①破折号解释的内容“一点光,一点热”属于正文,朗读需读出。“一点光,一点热”与后文“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内容相承,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促成它的发育,是对前文“这些光”的意义进行阐述,前后一脉相承。若改为括号,则会将“一点光,一点热”与后文的紧密联系切断,使其在表意上相对孤立,无法顺畅地体现出“这些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后文内容的紧密逻辑关联。
②括号部分“救人啊!”是对“叫喊”内容的补充说明,说明了叫喊的具体内容是“救人”。“救人啊”不属于正文,没有它不影响句意的完整性,不必读出。且“听见一声叫喊”与后两句“看见一点灯光”“听见一阵喧闹”构成结构相似的组句,均是对主人公在水中所经历的不同感知的描述。如果用破折号衔接,会破坏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性和连贯性,使整个句子的表达显得不够流畅和自然。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没有了绝望和悲观”,表意效果没有原句好,为什么?
①从语义和衔接上看,原文以“绝望”和“悲观”作主语独立成句,强调突出“绝望”和“悲观”都没有了,同时照应前文“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衔接也更为紧密。②从句式上看,“绝望”和“悲观”两句句式一致,前后整散结合,语言形式更加丰富。③从结构上看,作为整段结语,“他成为……人”这一总结性评价更合适。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①从语义和衔接上看,原文“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以“绝望”和“悲观”作主语独立成句,“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强调突出“绝望”和“悲观”都没有了,而改句“没有了绝望和悲观”没有以“绝望”和“悲观”作主语独立成句,不能突出强调“绝望”和“悲观”都没有了。原句同时照应前文“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改后的生活状态是“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内容上衔接也更为紧密。
②从句式上看,“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两句句式一致,“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为整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并与句子“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前后整散结合,语言形式更加丰富。
③从结构上看,作为整段结尾语,“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一总结性评价更合适,而改句“没有了绝望和悲观”不适合做总结性评价。
| 句子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