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某校中学生到黑龙江省拜泉县进行野外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探究黑土侵蚀和病虫害少的原因拜泉县位于黑土分布区,曾经是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区,季节性冻融(秋冬冻,春夏融)是原因之一,季节性冻土以下是永久冻土层。拜泉县所在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拜泉县春季土壤冻融侵蚀严重,说明其侵蚀的原因。

[["

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昼夜温差大,冻土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蚀能力降低;永久冻土层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地表径流量较大,造成土壤侵蚀。

"]]

春季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移动,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地表冻层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蚀能力降低,该地区纬度较高,地下分布着冻土,下层冻土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融水沿地面流动,造成土壤侵蚀,产生水土流失,所以拜泉县春季土壤冻融侵蚀严重。

分析拜泉县所在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原因。

[["

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

拜泉县所在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原因主要从当地的气候来进行分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纬度较高,因此冬季寒冷而漫长,所以害虫以及其虫卵不容易越冬。由于该地区夏季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因此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的生存和繁殖,所以泉县所在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任务二调研耕作技术的改进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为解决黑土变“薄”变“瘦”的问题,当地农民采用了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简称条耕技术),是在秸秆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

 

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用。

[["

秸秆覆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与风力侵蚀,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

根据上图可知,土壤侵蚀严重,黑土变“薄”变“瘦”,该地区秸秆覆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蚀与风蚀,减少水分流失,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另外秸秆还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减少土壤扰动可以保持土壤紧实度,防止被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任务三考察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拜泉县是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基地,创造了保黑土与增产量的双赢。

简述拜泉县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做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大豆产量,增加粮食储备,减少大豆进口,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

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说明粮食安全不稳定。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大豆产量,提高大豆产量,满足我国对粮食需求,增加我国粮食储备,从而减少大豆进口,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高中 |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