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我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非粮耕地化率同步增加,2019年其耕地非粮化率为52.28%,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图示意2019年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率空间分布及2000—2019年该区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

 

概括2000—2019年成都平原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

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大部分为正值;中部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相对较高;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幅自北向南整体呈增大一减小的空间格局等。

"]]

根据图可知,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耕地非粮化面积呈现多中心分散分布态势。2009-2019年成都平原大部分耕地非粮化率增量为正值,成都及其周边区县的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相对较高,增量幅度较大,故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整体上为正值;34个区县非粮化率增幅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大-减小”分布特征,成都平原地区耕地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变化的区县尺度具有不同步性。

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分析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

粮食作物种植成本增加,但粮食价格受政策管控相对稳定,且该地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种粮收益较低;该地距大城市较近,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近年来,该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等;城镇化吸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

"]]

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主要受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率和耕地保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耕地非粮化率高根源在于粮食作物种植成本增加,但粮食价格受政策管控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且该地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粮食种植经济效益低;而成都平原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增加,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的现象,这为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空间,使得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张,加剧耕地非粮化;而成都平原面积广阔、水热丰沛,自然条件优越,导致更多的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该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省会为中心的成都平原“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也是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原因。

请从粮食安全角度,为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

加强耕地监测监管,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推广优质良种和提升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多渠道畅通粮食销路,以稳定种粮收入,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讲,提高村民粮食安全意识等。

"]]

在现代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推广优质良种和提升种植技术,优化耕地种植结构,建设高质稳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粮食产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取消非粮种植农户补贴,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多渠道畅通农民粮食销路,以稳定农民种粮收入,提高粮食种植积极性;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讲,明确耕地粮食种植与非粮食种植用途,普及耕地保护知识,理清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农民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村民粮食安全意识等。

高中 |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