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读江苏沿海某海岸段观测点测量到的4个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图示时期围垦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1979-1991年S7段推进距离最大

","

1979-2015年推进速度先慢后快

","

2003-2015年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

","

1979-2015年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

"]
[["D"]]

读图可知,1979-1991年推进距离最大的是S6段,A错误;1979-2015年推进速度是先快后慢的,B错误;2003-2015年推进速度最快的是大丰段,C错误;读“江苏省围垦边界推进变化的情况图”可知图示时期1979-2015年其围垦边界总体是向海洋方向推进的,D正确。故选D。

大量的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

土地盐碱化加重

","

蒸发量和年降水量明显减少

","

河流含沙量增大

","

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

"]
[["D"]]

结合所学知识,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滨海地带的土地经过人为的改造,其盐碱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A错误;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蒸发量会有变化,但不会改变该区域年降水量的,B错误;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几乎不会影响到河流的含沙量的,C错误;大量的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那么会破坏滨海地带的生物的栖息地,从而使得该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D正确。故选D。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波动变化不大,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80.6%的区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温带草原地区)。如图示意东北多年冻土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观测发现,过去40年里,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暖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目前剩下约350万平方千米。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这一现象导致北极地区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却不明显。下图为北冰洋沿岸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及其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明显。研究发现,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湿地面积有较大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1表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图2为我国新疆某地自然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马六甲海峡冬夏两季表层海水流向相反,海峡两岸多海岸沼泽,其中苏门答腊岛东部海岸沼泽面积较大。马六甲海峡北部的安达曼海冬季海水盐度较高,夏季海水盐度较低。下图示意马六甲海峡和安达曼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