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观测发现,过去40年里,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暖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目前剩下约350万平方千米。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这一现象导致北极地区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却不明显。下图为北冰洋沿岸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相对南极大陆,北极地区“极地放大效应”更明显的主要原因(        )

["

北极太阳高度较大

","

北极冰面面积减小

","

南极受人类干扰少

","

南极平均海拔更高

"]
[["B"]]

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海上冰层的融化,这导致反射阳光的白色冰层面积减少,而深色的海水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温度更高,B正确;南北极地区纬度差异小,太阳高度角差别小,A错误;两极受人类干扰都较少,C错误;南极平均海拔更高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图中河流溶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        )

["

2~4月

","

5~7月

","

8~10月

","

11~次年 1月

"]
[["B"]]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其流量为春季流量更大,夏季次之,冬季流量最少,所以5-7月河流溶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B正确;2-4月、8-10月、11-次年1月有机碳输出量小于5-7月,ACD错误。故选B。

“极地放大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亚欧大陆苔原带面积减小

","

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缩短

","

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变好

","

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降低

"]
[["A"]]

“极地放大效应”,气温上升,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所以亚欧大陆苔原带面积减小,A正确;“极地放大效应”使北极暖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使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变长,B错误;改变了生物生存环境,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升高,D错误。故选A。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