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太湖流域地势低平,吴淞江为其主要入海通道。伴随海平面升高,太湖其它入海口淤塞,吴淞江河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沿岸洪涝多发,虽排水受阻但仍是太湖排水主要通道。明朝以来,受海平面下降、吴淞江支流黄浦的疏浚和出海口位置改变的影响,吴淞江反而成为黄浦江的一级支流,“江浦易位”为今天上海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图1为目前黄浦江水系图,图2为黄浦江形成前后吴淞江水系变化示意图。
分析北宋时期吴淞江排水受阻的原因。
海平面升高,海水顶托作用加强;其它入海口淤塞,导致汇入吴淞江水量变大,含沙量增加;吴淞江流速变慢,曲流发育;河床泥沙淤积,排水受阻。
"]]根据材料信息“北宋时期……伴随海平面升高,太湖其它入海口淤塞,吴淞江河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沿岸洪涝多发,虽排水受阻但仍是太湖排水主要通道”可知,随着海平面升高,海水对河水的顶托作用增强,导致吴淞江排水受阻;太湖的其它入海口淤塞,导致太湖水只有吴淞江一个排海通道,吴淞江水量变大,含沙量增加;吴淞江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侧蚀作用较强,河流曲流发育;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床不断堆积,河床抬升,径流排水受阻。
说明“江浦易位”的原因。
吴淞江由于河道淤积,排水受阻,海平面下降后,水下浅滩出露,导致排水能力下降;黄浦江疏浚河道或河道加深变宽,中下游与入海口间河道平直,且海平面下降引起排水能力增强,导致“江浦易位”。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吴淞江河道淤积,排水受阻;根据材料信息“明朝以来,受海平面下降、吴淞江支流黄浦的疏浚和出海口位置改变的影响”可知,明朝以来,海平面下降,吴淞江河床水下浅滩出露,导致排水能力进一步下降;黄浦江河道疏浚,河道拓宽,且河流出海口位置发生变化,与黄浦江的河流流向一致,导致黄浦江河水排水能力升高,吴淞江排水能力受到抑制,导致“江浦易位”,吴淞江反而成为黄浦江的一级支流。
简述“江浦易位”对上海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改善上海市的内河航运条件;缓解洪涝灾害对上海的影响;为城市东扩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江浦易位”之后,黄浦江河道拓宽,改善了上海的内河航运能力,提高了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地表径流的快速下泄,减少洪涝灾害对上海的影响;“江浦易位”之后,上海东侧大面积土地分割程度降低,为上海向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高中 |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