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嫩江上游河流形态特征受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图a示意嫩江上游河流分段,图b示意各段海拔、坡度和弯曲指数的变化。

  

A河段河道弯曲,试分析其成因。

[["

A 河段坡度较小,水流缓慢,侧蚀为主;纬度较高,(多年)冻土发育,限制河流下蚀。

"]]

读图可知,A 河段虽然海拔较高,但坡度较小,推测河流流速缓慢;纬度大约 51°N,冬季气候寒冷,冻土层较厚。故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为主,形成河曲。

B河段多峡谷,试分析其成因。

[["

纬度降低,冻土层变薄(冻结时间缩短);坡度较大,流速较快;流量增大,下蚀作用增强,形成峡谷。

"]]

读图a 可知,河流自北向南,纬度有所降低,结合图b,河道海拔有所降低,推测气温升高,冬季冻土层变薄,利于流水下蚀;读图b 可知,B 河段坡度大,推测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增强;河流沿途汇集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流量和含沙量增大,加强了下蚀能力,形成多处峡谷。

简述C河段春夏易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

[["

流域内春季大量积雪融化,夏季降雨量大,河流水量大;C 河段坡度减小(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河道,排水不畅;流域内人口密度较大(农田面积大),易成灾。

"]]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材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流域内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雨水集中补给河流,水量大;根据图 4b 判断,C 河段坡度突然减小,位于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排水不畅,易泛滥成灾;根据嫩江市位置和地形(200 米左右、地势平坦)推测,人口密度较大,农田面积较广,河水泛滥易成灾。

从全流域的角度,提出因地制宜减轻C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

[["

A 河段流域保护曲流(防治裁弯取直)和湿地,削减洪峰,调蓄径流;B 河段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或 A、B)河段流域内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C 河段加固河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等)。

"]]

本小题要求从全流域的角度,提出因地制宜减轻 C 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即包括三个河段及其流域,考查学生整体性思想和综合思维。为了减少洪水期 C 河段的来水量,可发挥A 河段地势平坦,多曲流、牛轭湖,湿地广布的优势,发挥蓄洪的功能;B 河段根据峡谷地势崎岖,汇水速度快的特征,兴建控制性工程。同时在流域内植树造林,涵养水源;C 河段根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特征,主要考虑行洪、排洪、防治河水泛滥的措施。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我国援建的摩拉港是文莱唯一的国际深水港,也是文莱最主要的国际贸易通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刺不仅可以减少水分蒸腾,也能够有效减少大型植食哺乳动物的啃食。带刺植物的出现与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如图示意亚欧地区带刺植物谱系及哺乳动物谱系累积数量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有一半来自河流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河流生态系统在产生甲烷的同时,还连接着陆地、海洋和大气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下图为全球不同纬度河流的甲烷排放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居延海是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内陆湖。研究人员在居延海中部干涸的湖底开挖探槽,获得1.58米的柱状湖泊沉积岩芯,以此分析2600年以来区域气候环境的演变。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指示湖泊的咸淡变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增高反映湖泊沉积物中的细颗粒铁磁性矿物成分相对增加,湖泊细颗粒铁磁性矿物来自入湖河流和风力搬运。下图示意采样点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