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有一半来自河流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河流生态系统在产生甲烷的同时,还连接着陆地、海洋和大气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下图为全球不同纬度河流的甲烷排放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10°N~10°S之间河流甲烷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大气含氧量低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地下水水位高
","有机质分解速度快
"]10°N-10°S之间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大气降水多,且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强,地下水水位较高,使河床底部土壤达到水饱和状态,缺氧环境下有机质分解产生甲烷,C正确;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大气含氧量高,排除A;甲烷排放量高,有机质分解量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排除B;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才能分解出甲烷,有机质分解速度快与甲烷排放量高无关,排除D。故选C。
影响河流甲烷排放量的因素有( )
①流域面积②河流结冰期③年平均气温④河流含沙量
②③
","①②
","③④
","②④
"]流域面积的大小会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进而影响到甲烷排放量的多少,①正确。冬半年北半球高纬度河流结冰期较长,河流中的气体与大气之间的交换变少,甲烷排放量较少,②正确。北半球10°N~70°N地区的年度甲烷排放量几乎相同,说明年平均气温对甲烷的排放量影响不大,排除③。河流含沙量与甲烷排放量多少无关,排除④。故选B。
有利于减少我国河流甲烷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 )
减少河流下游水稻种植
","疏通河道提高河流流速
","加强对湿地的生态修复
","严格禁止沿岸污水排放
"]河流下游的水稻种植制造了缺氧的环境,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但减少水稻种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不是一个合理措施,排除A;疏通河道,提高河流流速可以提高河床底部的含氧量,避免造成缺氧的环境,流速变快,下渗减少,也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避免甲烷生成,B正确;湿地底部土壤长期处于过度水饱和的状态,甲烷排放量大,排除C;严格禁止污水排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要求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排除D。故选B。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