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我国广州市某中学甲同学为更好地进行地理实践观察,约定与两地朋友连续两日记录自己所在地点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所在地点当日次日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9:0023:008:5823:02
7:1918:417:2018:40
5:4018:485:3918:4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

甲①②

","

①②甲

","

①甲②

","

②①甲

"]
[["C"]]

同一天,昼夜值差越大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据日出日落时间推算,②地昼夜值差11小时22分,①地昼夜值差14小时,甲地昼夜差值13小时8分,②地昼夜差值最小,纬度最低,①昼夜值差最大,纬度最高,甲地昼夜差值居中,纬度居中。ABD错误,故选C。

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该表描述的日期最为相近的是(        )

["

好望角地区炎热干燥

","

华北地区土地返盐

","

澳大利亚冬小麦播种

","

长江流域梅雨天气

"]
[["D"]]

据材料计算,甲地为我国广州,其纬度约为23.5°N,昼长大于13小时,且各地昼长在变长,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日期最接近北半球的夏至日,长江流域最容易出现梅雨天气,D正确;好望角地区位于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冬季,气候暖湿,A错误;华北地区土地春秋季返盐,B错误;澳大利亚冬小麦为该地秋季播种,此时为南半球冬季,C错误。故选D。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