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表为我国三个城市2024年12月某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07:0616:48
07:5718:07
08:1217:54

纬度相同的城市是(        )

["

甲和乙

","

甲和丙

","

乙和丙

","

甲乙丙

"]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相同的地区,同一天的昼长(或夜长)应相等。昼长计算公式为: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北京时间)。甲城市昼长:16:48-07:06=9小时42分钟;乙城市昼长:18:07-07:57=10小时10分钟; 丙城市昼长:17:54-08:12=9小时42分钟。甲和丙的昼长相等,说明两城市纬度相同,B正确;乙昼长与甲、丙不同,排除与甲或丙同纬度的可能,ACD错误。故选B。

乙、丙两城市日出时刻(北京时间)相同时(        )

["

北极圈以北全部出现极夜

","

甲城市太阳高度全年最大

","

乙城市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

丙城市白昼长度全年最长

"]
[["C"]]

根据乙丙两地的日出日落时刻,可计算出两地正午时刻对应的北京时间基本相当(乙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3:02,丙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3:03),由此可知两地经度差异极小(几乎可以看成位于同一条经线)。因此,位于不同纬度的两地日出时刻(北京时间)相同,只可能是春秋分日前后。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C正确。北极圈极夜仅出现在冬至,与春秋分无关,A错误。甲城市没有位于赤道,春秋分日太阳高度没有达到全年最大,B错误。丙白昼最长在夏至,而非春秋分,D错误。故选C。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下图为非洲南部某地遥感影像。影像所在地为25°S,年降水量约650毫米。影像中河流正值枯水期,河流以西为克鲁格国家公园。公园南北长达数百千米,野生动物可自由迁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的柱体为“表”,与柱体垂直的装置为“圭”。我国古人根据正午时“表”影在“圭”上的变化划分二十四节气(两端刻度表示夏至或冬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某天文爱好者测定了当地日出地方时和晨昏线年变化。下图为该地日出地方时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萨拉文化中心大楼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市(64°48'N,21°00'E),是全球第三高的现代木结构建筑。该建筑所用木材全部来自本地地带性植被,在低楼层采用垂直百叶窗以更好满足采光、通风等需要。下图为垂直百叶窗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地—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下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