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
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适用于成人,用于肠道清洁。该药某品牌的说明书如下图所示:
【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瓶含硫酸镁$($按$\text{MgS}{{\text{O}}_{\text{4}}}$计$)1.6\ \rm g$、硫酸钠$($$\text{N}{{\text{a}}_{\text{2}}}\text{S}{{\text{O}}_{\text{4}}}$$)17.5\ \rm g$和硫酸钾$($${{\text{K}}_{\text{2}}}\text{S}{{\text{O}}_{\text{4}}}$$)3.13\ \rm g$。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清液体,气味香甜。 【规格】每瓶$\rm 177\ mL$。 【用法用量】用所配的杯子,用水稀释每瓶中的内容物至总体积约为$\rm 0.5\ L$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将$\rm Na$元素填入相应的位置 。
钠为第三周期第Ⅰ$\rm A$族元素,故为:;
比较$\rm Mg$、$\rm K$的原子半径:$\rm Mg(\quad\ \ \ \ )\rm K$。
$\\rm \\gt $
","$\\rm \\lt $
","$\\rm =$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rm Mg\lt K$;
下列关于$\rm O$、$\rm S$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正确的是$\rm (\quad\ \ \ \ )$。
非金属性:$\\rm O\\lt S$
","氧化性:$\\rm O_{2} \\gt S$
","热稳定性:$\\rm H_{2}O \\gt H_{2}S$
","最高正价:均为$\\rm +6$价
"]$\rm A$.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非金属性:$\rm O\gt S$,$\rm A$错误;
$\rm B$.非金属性:$\rm O\gt S$,则氧化性:$\rm O_{2} \gt S$,$\rm B$正确;
$\rm 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rm H_{2}O \gt H_{2}S$,$\rm C$正确;
$\rm D$.氧电负性太强,没有最高正价,$\rm D$错误;
故选:$\rm BC$。
按电离程度分类,$\rm Na_{2}SO_{4}$属于$\rm (\quad\ \ \ \ )$。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即溶于水的部分或者熔融状态时,可以完全变成阴阳离子的化合物,一般是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rm Na_{2}SO_{4}$属于$\rm A$.强电解质,故选:$\rm A$;
钠盐在制药中有很多用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钠盐是$\rm (\quad\ \ \ \ )$。
$\\rm NaCl$
","$\\rm Na_{2}SO_{4}$
","$\\rm Na_{2}CO_{3}$
","$\\rm NaHCO_{3}$
"]碳酸钠、碳酸氢钠能和胃酸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太强,一般使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选:$\rm D$;
鉴定该口服溶液中含有$\rm Na^{+}$的实验方法为$\rm (\quad\ \ \ \ )$。
显色法
","焰色试验
","气体法
","沉淀法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鉴定该口服溶液中含有$\rm Na^{+}$的实验方法为$\rm B$.焰色试验,故选:$\rm B$;
鉴定该口服溶液中负离子最适宜的试剂是$\rm (\quad\ \ \ \ )$。
$\\rm BaCl_{2}$溶液
","$\\rm AgNO_{3}$溶液
","$\\rm Ba(OH)_{2}$溶液
","$\\rm NaOH$溶液
"]硫酸根离子会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干扰硫酸根离子的鉴定,故选:$\rm A$;
某同学打算借助实验室仪器将该瓶口服液稀释到$\rm 500\;\rm mL$,转移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
①该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写出其中一处错误 。
②在溶液稀释过程中,下列操作会造成所得溶液浓度比预计偏低的是 。
$\rm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rm B$.溶液由烧杯转移到容量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到瓶外
$\rm C$.容量瓶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rm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未做处理
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不能直接用烧杯倾倒;液体需要稀释到$\\rm 500\\;\\rm mL$,应用$\\rm 500\\;\\rm mL$容量瓶,不能用$\\rm 1000\\;\\rm mL$容量瓶 $\\rm B$
"]]①将该瓶口服液稀释到$\rm 500\;\rm mL$,需使用$\rm 500\;\rm mL$容量瓶而不是$\rm 1000\;\rm mL$容量瓶;转移液体使用玻璃棒引流。
②$\rm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rm B$.溶液由烧杯转移到容量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到瓶外,导致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rm C$.容量瓶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后期需要定容,不影响配制后溶液的浓度;
$\rm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未做处理,不影响配制后溶液的浓度;
故选:$\rm B$;
该瓶口服液稀释为$\rm 0.5\;\rm L$后才可服用,服用后溶液中离子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体液中的水分向肠腔移动,加速清肠作用。请计算稀释后的药剂中$\rm Na^{+}$的浓度 。$\rm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rm )$
$\\rm \\text{C}_{{Na}^{+}} = \\dfrac{n_{{Na}^{+}}}{V_{溶液}} = \\dfrac{\\dfrac{17.5\\text{g}}{142\\text{g}/\\text{mol}} \\times 2}{0.5\\;\\rm L}=\\dfrac{17.5}{142}\\text{mol} \\cdot \\text{L}^{- \\text{1}}$
"]]根据物质浓度公式可知:$\rm \text{C}_{{Na}^{+}} = \dfrac{n_{{Na}^{+}}}{V_{溶液}} = \dfrac{\dfrac{17.5\text{g}}{142\text{g}/\text{mol}} \times 2}{0.5\;\rm L}=\dfrac{17.5}{142}\text{mol} \cdot \text{L}^{- \text{1}}$。
高中 |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