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

物质性质千差万别,下列“原因分析”能正确解释“性质差异”的是$(\qquad)$

选项性质差异原因分析
$\rm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m NH_{3}\lt H_{2}O$分子间作用力:$\rm NH_{3}\lt H_{2}O$
$\rm B$溶解度$\rm (20\;\rm ^\circ\rm C)$$\rm Na_{2}CO_{3}\gt NaHCO_{3}$阴离子电荷数:$\text{CO}_{3}^{2-}\gt \text{HCO}_{3}^{-}$
$\rm C$金属活动性:$\rm Mg\gt Al$第一电离能:$\rm Mg\gt Al$
$\rm D$酸性:$\rm CH_{2}ClCOOH\gt CH_{2}BrCOOH$电负性:$\rm Cl\gt Br$
["

$\\rm A$

","

$\\rm B$

","

$\\rm C$

","

$\\rm D$

"]
[["D"]]

$\rm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m NH_{3}\lt H_{2}O$,是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rm N\lt O$,原子半径:$\rm N\gt O$,导致化学键的键能:$\rm N—H\lt O—H$,这与二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无关,$\rm A$不符合题意;

$\rm B$.物质的溶解度$\rm (20\;\rm ^\circ\rm C)$$\rm Na_{2}CO_{3}\gt NaHCO_{3}$,是由于在$\rm NaHCO_{3}$晶体中$\text{HCO}_{\text{3}}^{-}$之间存在氢键,而与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无关,$\rm B$不符合题意;

$\rm C$$\rm Mg$$\rm A1$都是第三周期元素,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rm Mg\gt Al$,则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rm Mg$$\rm Al$小,$\rm Mg$原子更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金属活动性:$\rm Mg\gt Al$,这与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无关,$\rm C$不符合题意;

$\rm D$$\rm Cl$$\rm Br$为吸电子基团,能使羧基上的羟基氢原子活动性增强,更容易发生电离。由于元素的电负性:$\rm Cl\gt Br$,则吸引电子能力:$\rm Cl\gt Br$,因而导致物质的酸性:$\rm CH_{2}ClCOOH\gt CH_{2}BrCOOH$$\rm D$符合题意;

故选:$\rm D$

高中 | 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判断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