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提出“萨顿假说”。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rm 2N=23$条,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rm 2N=24$条,这是因为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rm XO$型,$\rm 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控制蝗虫体色褐色($\rm A$)和黑色($\rm 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其复眼正常($\rm B$)和异常($\rm b$)的基因位于$\rm X$染色体上,且基因$\rm b$会导致精子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

蝗虫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性个体

","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和复眼异常雄蝗虫交配,后代中出现复眼正常蝗虫的概率为$\\rm \\dfrac12$

","

基因型为$\\rm AAX^{B}X^{B}$$\\rm aaX^{b}O$的个体交配,后代雌性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

"]
[["D"]]

题意分析,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rm 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rm 22+XX$.控制复眼正常($\rm B$)和异常($\rm b$)的基因位于$\rm X$染色体上,且基因$\rm 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rm X^{b}X^{b}$的个体。

$\rm A$、控制复眼正常($\rm B$)和异常($\rm b$)的基因位于$\rm X$染色体上,且基因$\rm b$使精子致死,因此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性个体,但是存在复眼异常的雄性个体,$\rm A$正确;

$\rm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rm B$正确;

$\rm C$、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基因型为$\rm X^{B}X^{b}$,复眼异常雄体基因型为$\rm X^{b}O$,由于基因$\rm b$使精子致死,因此两者杂交后代为:复眼正常雄性($\rm X^{B}O$)∶复眼异常雄性$(\rm X^{b}O)=1:1$,显然,后代中出现复眼正常蝗虫的概率为$\rm \dfrac12$$\rm C$正确;

$\rm D$、基因型为$\rm AAX^{B}X^{B}$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黑色复眼异常雄体基因型为$\rm aaX^{b}O$,由于基因$\rm b$使精子致死,因此两者杂交后代没有雌性个体,$\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某家族有甲病()和乙病(),两病均为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该家族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该昆虫(型)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无突变和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有紫花、黄花、蓝花三种植株。已知雌株与雄株由、基因控制,花色受、与、基因的控制与基因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蓝花,相关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科研人员为研究该植物的遗传,进行了以下实验对紫花、黄花、蓝花三种植株的花粉进行检测,发现,紫花雌、雄株间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黄花蓝花,紫花雄株与蓝花雌株杂交,获得的子代植株全部开蓝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在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实验中,从下图所示的松紧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做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松紧袋中,重复多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俗话说:“要吃飞禽,鸽子鹌鹑。”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可与补药之王——人参相媲美,被誉为“动物人参”。鹌鹑蛋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卵中佳品”之称。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型,鹌鹑的喙有长喙和短喙,羽色有栗羽和白羽,其中喙长由基因 控制,羽色由基因 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理,研究人员用纯合品系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