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脊髓的$\rm SG$区(结构如图$\rm 1$所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rm 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rm N$,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rm N$抑制剂处理实验组$\rm 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如图$\rm 2$所示的结果。已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qquad)$
图$\\rm 2$所示结果表明抑制剂处理会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
","推测通道$\\rm N$开放可能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中的谷氨酸释放量增加
","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抑制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的活性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思路之一
"]1、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后膜的作用兴奋或抑制;
3、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外正内负;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外负内正。
$\rm A$、由图$\rm 2$可知,抑制剂处理会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rm A$正确;
$\rm B$、利用通道$\rm N$抑制剂处理$\rm SG$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经测定发现,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即通道$\rm N$抑制剂处理后,部分通道$\rm N$关闭,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能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据此推测通道$\rm 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增加,$\rm B$正确;
$\rm C$、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成的反射弧,而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rm C$错误;
$\rm D$、据题意可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形成神经病理性疼痛,因此如果抑制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的活性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思路之一,$\rm D$正确。
故选:$\rm C$。
高中 |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