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细胞的增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科研人员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蒜($\rm 2n=16$),在清水中浸泡$\rm 1$天,置于 $\rm 17^\circ\rm C$的培养箱中发根,当根尖长到$\rm 2$ $\rm cm$左右时,于上午$\rm 10$时左右剪下大蒜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如图是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

  

推测该实验选择在上午$\rm 10$时进行的原因是                                                  

[["

该时期有较多细胞处于分裂期

"]]

上午$\rm 10$时到下午$\rm 2$时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活跃期,有较多细胞处于分裂期,因此实验材料材料选择在上午$\rm 10$时进行。

通过观察染色后细胞中染色体的                 和位置,可以判断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时期。请将图像按有丝分裂的顺序进行排序:                 

[["形态","$\\rm A→C→B→D$"]]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可以区分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rm A$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rm B$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rm C$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rm D$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因此有丝分裂的顺序为$\rm A→C→B→D$

$\rm B$为有丝分裂的                 期,此时一个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

[["后","$\\rm 0$"]]

据图可知,图$\rm B$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是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因此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

如何通过实验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结果发现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比分裂期长,原因是在分裂间期要进行                                                  

[["

通过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rm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

理论上,可以从不同视野中统计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其占观察细胞的总数的比值可反映各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结果发现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比分裂期长,原因是在分裂间期要进行$\rm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配制不同溶液,分别培养大蒜根尖$\rm 24$小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如表(有丝分裂指数$\rm =$分裂期细胞数$\rm /$观察细胞总数$\rm \times 100\%$)。

组别对照组$\rm 0.1\%$的氟化钠溶液$\rm 0.1\%$的秋水仙素
有丝分裂指数($\rm \%$$\rm 13.42$$\rm 11.78$

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用                 培养大蒜根尖。经$\rm 0.1\%$的氟化钠溶液处理可使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氟化钠能抑制                 ,从而使更多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已知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据此推测,与对照组相比,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实验组有丝分裂指数将                 

[["清水","$\\rm DNA$复制","增大"]]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的种类(氟化钠溶液和秋水仙素溶液),因此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用蒸馏水(清水)培养洋葱根尖。与对照组相比,经$\rm 0.1\%$的氟化钠溶液处理可使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原因可能是氟化钠能抑制$\rm DNA$复制,导致更多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分裂期细胞数目增多,与对照组相比,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实验组有丝分裂指数将增大。

高中 | 第1节 细胞的增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