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果蝇的红眼、伊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复等位基因$\rm A1$、$\rm A2$、$\rm A3$控制,正常翅和卷翅由等位基因$\rm B$、$\rm 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rm Y$染色体上。现利用甲(卷翅红眼雄果蝇)、乙(卷翅伊红眼雌果蝇)、丙(正常翅白眼雌果蝇)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 亲本类型 | 子代($\rm F_{1}$) | |
♀ | ♂ | ||
$\rm I$ | 甲$\rm \times $乙 | 卷翅红眼∶正常翅红眼$\rm =2$∶$\rm 1$ | 卷翅伊红眼∶正常翅伊红眼∶卷翅白眼∶正常翅白眼$\rm =2$∶$\rm 1$∶$\rm 2$∶$\rm 1$ |
Ⅱ | 甲$\rm \times $丙 | 卷翅红眼∶正常翅红眼$\rm =1$∶$\rm 1$ | 卷翅白眼∶正常翅白眼$\rm =1$∶$\rm 1\;\rm s\;\rm pecialRightP$ |
回答下列问题:
复等位基因$\rm A1$、$\rm A2$和$\rm A3$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三者的根本区别是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确定复等位基因$\rm A1$、$\rm A2$和$\rm A3$显隐性关系为 (显性对隐性用$\rm \gt $表示)。
多方向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rm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rm A1\\gt A2\\gt A3$
"]]复等位基因$\rm A1$、$\rm A2$和$\rm A3$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三者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rm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根据杂交组合Ⅰ实验结果,甲(红眼雄果蝇)$\rm \times $乙(伊红眼雌果蝇)子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没有红眼,说明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红眼对伊红眼为完全显性,而且雄性子代分离出白眼,说明白眼对伊红眼为隐性,甲(红眼雄果蝇)眼色基因型为$\rm X^{A1}Y$,乙(伊红眼雌果蝇)眼色基因型为$\rm X^{A2}X^{A3}$,故可确定复等位基因$\rm A1$、$\rm A2$和$\rm A3$显隐性关系为$\rm A1\gt A2\gt A3$。
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杂交组合Ⅰ中子代卷翅与正常翅比例出现的原因是 。
根据杂交组合Ⅰ实验结果,卷翅与正常翅在子代雌雄中的比例相同,均为$\rm 2:1$,故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卷翅为显性;而杂交组合Ⅰ中子代卷翅与正常翅比例出现$\rm 2:1$的原因是甲和乙翅型的基因型均为$\rm Bb$,显性纯合($\rm BB$)致死,使得子代卷翅:正常翅$\rm =3:1$变成卷翅:正常翅$\rm =2:1$。
乙的基因型为 ,若杂交组合Ⅰ中$\rm F_{1}$的卷翅伊红眼雄果蝇与杂交组合Ⅱ中$\rm F_{1}$的卷翅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表型有 种,其中正常翅白眼果蝇占比为 。
根据($\rm 1$)和($\rm 2$)解析可知,乙(卷翅伊红眼)的基因型为$\rm BbX^{A2}X^{A3}$;据杂交结果可知,杂交组合Ⅰ中$\rm F_{1}$的卷翅伊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rm BbX^{A2}Y$,杂交组合Ⅱ中$\rm F_{1}$的卷翅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rm BbX^{A1}X^{A3}$,杂交后代基因型为$\rm BbX^{A1}X^{A2}$(卷翅红眼雌果蝇):$\rm BbX^{A2}X^{A3}$(卷翅伊红眼雌果蝇):$\rm bbX^{A1}X^{A2}$(正常翅红眼雌果蝇):$\rm bbX^{A2}X^{A3}$(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rm BbX^{A1}Y$(卷翅红眼雄果蝇):$\rm BbX^{A3}Y$(卷翅白眼雄果蝇):$\rm bbX^{A1}Y$(正常翅红眼雄果蝇):$\rm bbX^{A3}Y$(正常翅白眼雄果蝇)$\rm =2:2:1:1:2:2:1:1$,故后代表型有$\rm 8$种;其中正常翅白眼果蝇(仅有正常翅白眼雄果蝇)占比为$\rm \dfrac{1}{12}$。
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rm D$、$\rm d$控制,欲确定$\rm D/d$与$\rm B/b$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用卷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体果蝇杂交,取子代中的卷翅灰体雌雄果蝇交配产生$\rm F_{2}$,统计表型及比例,结果显示$\rm F_{2}$中卷翅灰体∶正常翅黑体$\rm =2$∶$\rm 1$,请在图中标出$\rm F_{1}$中卷翅灰体果蝇$\rm D/d$基因的位置 。
据题干信息“灰体和黑体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rm D$、$\rm d$控制”可知,灰体为显性,黑体为隐性,研究人员用卷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体(基因型为$\rm bbdd$)果蝇杂交,故子代中的卷翅灰体的基因型为$\rm BbDd$,相互交配交配产生$\rm F_{2}$中卷翅灰体∶正常翅黑体($\rm bbdd$)$\rm =2$∶$\rm 1$,符合分离定律的比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rm b$和$\rm 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rm B$和$\rm 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rm F_{1}$中卷翅灰体果蝇$\rm D/d$基因的位置如图所示:。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