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水稻的非糯性($\rm W$)对糯性($\rm 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rm 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rm 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取$\\rm F_{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若蓝色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rm 1:1$,可验证分离定律
","选择$\\rm F_{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rm 3:1$
","$\\rm F_{1}$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中,细胞中最多可出现$\\rm 4$个荧光点
","观察$\\rm F_{1}$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发现某细胞中有$\\rm 1$个红色荧光点和$\\rm 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互换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rm A$、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基因型为$\rm Ww$,若取$\rm F_{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若蓝色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rm 1:1$,说明$\rm F_{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验证分离定律,$\rm A$正确;
$\rm B$、$\rm F_{2}$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rm \dfrac{1}{4}$ $\rm WW$、$\rm \dfrac{1}{2}$ $\rm Ww$、$\rm \dfrac{1}{4}$ $\rm ww$。$\rm F_{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m W$∶$\rm w=1$∶$\rm 1$,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rm 1$∶$\rm 1$,$\rm B$错误;
$\rm C$、$\rm F_{1}$($\rm Ww$)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中,由于间期$\rm DNA$复制,细胞中会出现两个$\rm W$和两个$\rm w$基因,细胞中最多可出现$\rm 4$个荧光点,$\rm C$正确;
$\rm D$、观察$\rm F_{1}$($\rm Ww$)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由于间期$\rm DNA$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应含有两个红色荧光点、两个蓝色荧光点,次级精母细胞应含有两个荧光点。如果发现$\rm 1$个红色荧光点和$\rm 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rm MII$后期,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两极染色体上的荧光点颜色不同,说明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则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rm D$正确。
故选:$\rm B$。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