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斑点楔齿蜥是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有新西兰“活化石”之称。斑点楔齿蜥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rm 10$年以上时间,卵的孵化期通常需要超过一年。在某些海岛上存在入侵性缅鼠,研究者监测了缅鼠入侵前后某岛屿上斑点楔齿蜥体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缅鼠入侵后斑点楔齿蜥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种群数量将下降
","缅鼠活动可能导致斑点楔齿蜥灭绝,岛上生物多样性可能下降
","引入缅鼠的天敌有利于斑点楔齿蜥种群的恢复
","清除缅鼠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增加岛上斑点楔齿蜥的环境容纳量
"]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作为食物。其中一方$\rm ($捕食者$\rm )$通过猎杀或消耗另一方,一般不会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
$\rm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缅鼠入侵前后某岛屿上斑点楔齿蜥体型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缅鼠入侵后斑点楔齿蜥的体长集中在$\rm 200$~$\rm 230$之间,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衰老个体增多,因而种群数量将下降 ,$\rm A$正确;
$\rm B$、缅鼠活动导致幼年的斑点楔齿蜥数量下降,因而可能导致该物种灭绝,可能引起岛上生物多样性下降,$\rm B$正确;
$\rm C$、引入缅鼠的天敌也会影响岛屿的生态系统,不一定对斑点楔齿蜥的种群恢复有利,$\rm C$错误;
$\rm D$、清除缅鼠后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斑点楔齿蜥的生存环境,因而有利于增加岛上斑点楔齿蜥的环境容纳量,$\rm D$正确。
故选:$\rm C$。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