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水稻自身产生的乙烯可以对抗稻瘟病。有研究发现水稻在抵抗稻瘟病侵染时,存在针对不同病原菌的基础抗性($\rm PTI$)和仅针对稻瘟病原菌的专化抗性($\rm ETI$)两种模式,同时发现了能够加速乙烯产生的$\rm PICI1$蛋白。$\rm PTI$与$\rm ETI$模式下水稻合成乙烯的机制如图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qquad)$
水稻的$\\rm ETI$和$\\rm PTI$两种模式协同作用,降低了水稻对稻瘟病原菌的抗性
","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是病原菌毒性蛋白与$\\rm PICI1$ 蛋白共同作用引起的
","乙烯抗稻瘟病的机理是通过减弱病原菌毒性蛋白受体的表达来增强水稻抗性
","水稻抵抗病原菌的$\\rm ETI$与$\\rm PTI$是两条完全独立的抗病途径
"]$\rm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rm 2$、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rm A$、从题干可知,水稻在抵抗稻瘟病侵染时存在$\rm PTI$和$\rm ETI$两种模式,且乙烯可对抗稻瘟病,这两种模式应是协同作用增强水稻对稻瘟病原菌的抗性,而不是降低抗性,$\rm A$错误;
$\rm B$、由图乙可知,稻瘟病原菌分泌毒性蛋白,与毒性蛋白受体结合进行信号转导,同时$\rm PICI1$蛋白能够加速乙烯产生,乙烯可对抗稻瘟病,所以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是病原菌毒性蛋白与$\rm PICI1$蛋白共同作用引起的,$\rm B$正确;
$\rm C$、题干和图中均未提及乙烯抗稻瘟病的机理是通过减弱病原菌毒性蛋白受体的表达来增强水稻抗性,$\rm C$错误;
$\rm D$、虽然$\rm PTI$是针对不同病原菌的基础抗性,$\rm ETI$是仅针对稻瘟病原菌的专化抗性,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涉及到$\rm PICI1$基因以及乙烯的产生等过程,并不是两条完全独立的抗病途径,$\rm D$错误。
故选:$\rm B$。
高中 |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