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水稻自身产生的乙烯可以对抗稻瘟病。有研究发现水稻在抵抗稻瘟病侵染时,存在针对不同病原菌的基础抗性($\rm PTI$)和仅针对稻瘟病原菌的专化抗性($\rm ETI$)两种模式,同时发现了能够加速乙烯产生的$\rm PICI1$蛋白。$\rm PTI$$\rm ETI$模式下水稻合成乙烯的机制如图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qquad)$

  

["

水稻的$\\rm ETI$$\\rm PTI$两种模式协同作用,降低了水稻对稻瘟病原菌的抗性

","

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是病原菌毒性蛋白与$\\rm PICI1$ 蛋白共同作用引起的

","

乙烯抗稻瘟病的机理是通过减弱病原菌毒性蛋白受体的表达来增强水稻抗性

","

水稻抵抗病原菌的$\\rm ETI$$\\rm PTI$是两条完全独立的抗病途径

"]
[["B"]]

$\rm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rm 2$、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rm A$、从题干可知,水稻在抵抗稻瘟病侵染时存在$\rm PTI$$\rm ETI$两种模式,且乙烯可对抗稻瘟病,这两种模式应是协同作用增强水稻对稻瘟病原菌的抗性,而不是降低抗性,$\rm A$错误;

$\rm B$、由图乙可知,稻瘟病原菌分泌毒性蛋白,与毒性蛋白受体结合进行信号转导,同时$\rm PICI1$蛋白能够加速乙烯产生,乙烯可对抗稻瘟病,所以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是病原菌毒性蛋白与$\rm PICI1$蛋白共同作用引起的,$\rm B$正确;

$\rm C$、题干和图中均未提及乙烯抗稻瘟病的机理是通过减弱病原菌毒性蛋白受体的表达来增强水稻抗性,$\rm C$错误;

$\rm D$、虽然$\rm PTI$是针对不同病原菌的基础抗性,$\rm ETI$是仅针对稻瘟病原菌的专化抗性,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涉及到$\rm PICI1$基因以及乙烯的产生等过程,并不是两条完全独立的抗病途径,$\rm D$错误。

故选:$\rm B$

高中 |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属于核仁小家族,因与肿瘤发生有关而被关注。它包含有两个短的序列元件,即位于'端的 (,代表或)和'端的 (),主要负责加工过程中的甲基化,如图所示。编码 的序列主要存在于某些基因的内含子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铁蛋白基因突变后导致铁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与神经变性疾病有直接联系。铁蛋白能储存细胞中多余的,其在细胞中的合成量受细胞中游离的影响,在铁调节蛋白、铁蛋白上的铁应答元件等共同作用下,实现翻译水平上的精细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中等位基因的表达有亲本选择性,小鼠的黑毛、黄毛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小鼠毛色差异与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不同有关。基因是在编码外显子的上游处的伪外显子内插入了反转座子含启动子,表现出异位基因表达图。末端的序列富含二核苷酸易被甲基化,被甲基化后,与聚合酶的结合会下降,从而影响下游编码区的表达,的甲基化与表达性呈负相关。将基因型为的小鼠与基因型为的小鼠进行交配,对其子代杂合子中的各种表型百分率进行统计图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丘脑神经元与能量代谢有关,该神经元的甲基化酶可在小鼠胎儿及幼年期对特定进行甲基化修饰。研究人员敲除小鼠神经元的甲基化酶基因后,发现小鼠的体重和运动能力与正常小鼠无显著差异,但运动意愿显著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通过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可大幅降低杂交水稻的培育难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个光周期依赖的雄性不育突变株,对其进行研究。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