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 句子填空题(文章)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事业单位 | 句子填空题(文章)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

文章阅读

句子填空题(文章)

①在西方人的眼里,狄仁杰是最知名的一位中国神探,有“中国福尔摩斯”之称。狄仁杰的故事是怎么传到国外去的呢?其实,它的幕后推手是荷兰外交家、汉学家高罗佩。

②高罗佩是荷兰人,但他从小生长在印度尼西亚,因此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30年代,高罗佩读到了《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本小说。这是一部清末的公案小说,是现存的唯一记载狄仁杰断案过程的古代小说。他觉得这部小说有很多悬念。比较接近于西方侦探小说的思路。因此,他在1949年把这部小说翻译成英文,自费出版了2000册,销路非常好。这激励了高罗佩开始创作狄仁杰断案系列。

③他的创作思路是从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中寻找素材,描写狄仁杰和他的4个助手一起侦破案件的过程。那时,狄仁杰的助手中还没有李元芳,4个助手都来自《武则天四大奇案》中的人物设定。一开始,高罗佩只想创作一两本小说,激发更多的中日作家一起来创作类似的小说。但是没有人理会他的想法,高罗佩只好自己写了下去。在接下来的18年间,他一共写了14部中篇小说和8部短篇小说,形成了完整的狄仁杰断案系列。

④我们印象中的侦探小说,其中的线索、推理一般都是通过现代科技来体现的,比如利用交通工具产生时间差等。但是,高罗佩在狄仁杰断案里________,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寻找灵感。作为一位资深汉学家,他在写狄仁杰断案小说的时候,融入了自己对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的兴趣,几乎每部小说都以古代器物作为贯穿全书的主题或破案的线索,比如屏风、古典漆盒、棋谱等。

⑤《迷宫案》里有一个与迷宫相关的案子。素材选自“三言二拍”,讲的是一个官员年老还乡后,把自家后花园改造成一个迷宫并把遗嘱藏在后花园的亭子里。这个迷宫的设计来自一部有关香炉制作的中国古书《印香图稿》。高罗佩选了其中“虚空楼阁”的样式,并把“虚空楼阁”四个字的古篆体隐藏在迷宫中。为什么一个年老的官员会设计这样一个“虛空楼阁”呢?在故事的最后,高罗佩借狄仁杰的口感叹道:“足见倪公引退之后,寄心玄冥,感到尘世纷纷,都不过是一些虚幻而已。”可见,________。

⑥高罗佩的狄仁杰断案系列写成后,在西方社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称赞这本书充满了少见的魅力与新鲜感。狄仁杰断案系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发行,至今还有很多专门介绍这部作品的网站。小说还多次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很多都是由外国人主演的。

填入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反其道而行之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B"]]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且横线前出现转折词“但是”,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前文论述侦探小说的线索、推理一般都是通过现代科技来体现的,后文指出“高罗佩”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寻找灵感。故横线处应体现高罗佩叙述方式与传统侦探小说相反之意,B项“反其道而行之”意为采取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符合文意当选。

A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形容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C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D项:“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三者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魏艳《狄仁杰是如何成为“神探”的》

下列哪项可以作为第④段的例子?( )

["

高罗佩笔下的“狄公”很少使用刑讯,通常是寻找充足的证据迫使罪犯招认

","

《铜钟案》中的和尚不守规矩,勾结京官干预朝政,体现唐朝政治的腐败

","

在一个故事中,受害人临死前用七巧板拼出一只猫的形状,来暗示罪犯身份

","

《武则天四大奇案》中,狄公找不到被害者的坟墓时会有鬼魂为他带路

"]
[["C"]]

例子起到论证观点的作用,故该题为中心理解题的变形。第④段通过转折词“但是”强调:高罗佩在写作狄仁杰断案小说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寻找灵感,融入了中国古代器物文化,将中国古代器物作为破案线索,故例子要与“中国古代器物”相关。

A项:描述高罗佩笔下“狄公”办案的特点,与“中国古代器物”无关,排除。

B项:《铜钟案》的故事,与“中国古代器物”无关,排除。

C项:“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七巧板作为破案线索,与第④段强调的观点一致,当选。

D项:《武则天四大奇案》的情节,与“中国古代器物”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魏艳《狄仁杰是如何成为“神探”的》

填入文章第⑤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小说中提到的中国典狱、刑律、习俗都是于史有据的

","

在高罗佩的改编下,狄仁杰完全成了不折不扣的西方神探

","

高罗佩并不是随意选择中国古代的文化元素,而是精心设计的

","

高罗佩对明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审美都情有独钟

"]
[["C"]]

横线在结尾,且横线前出现总结标志词“可见”,故横线处需对前文进行总结。前文开篇以《迷宫案》举例,并指出该迷宫的设计来自中国古书《印象图稿》,高罗佩选用其中“虚空楼阁”样式,并将其以古篆体隐于迷宫中,尾句高罗佩借狄仁杰之口论述设计虚空楼阁的原因,即以虚空楼阁影射尘世的虚幻,故该文段主要以《迷宫案》为例子,强调高罗佩的作品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元素是有精心设计的,对应C项。

A项:“中国典狱、刑律、习俗”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狄仁杰完全成了不折不扣的西方神探”偏离文段重点,与《迷宫案》无关,排除。

D项:“明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审美都情有独钟”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魏艳《狄仁杰是如何成为“神探”的》

这篇文章没有谈到狄仁杰断案系列( )。

["

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异同

","

产生的国际影响

","

创作的源头、动因

","

写作时的创作思路

"]
[["A"]]

A项:根据第④段“我们印象中的侦探小说,其中的线索、推理一般都是通过现代科技来体现的……但是,高罗佩在狄仁杰断案里反其道而行之,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寻找灵感”可知,文段分析的是狄仁杰断案系列与侦探小说的异同,并未提及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异同,无中生有,当选。

B项:根据第⑥段“高罗佩的狄仁杰断案系列写成后,在西方社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小说还多次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很多都是由外国人主演的”可知,狄仁杰断案系列产生的国际影响已论述,排除。

C项:根据第②段内容可知,“高罗佩是荷兰人,但他从小生长在印度尼西亚,因此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为创作的源头,“这激励了高罗佩开始创作狄仁杰断案系列”为创作动因,故源头及动因已论述,排除。

D项:根据第③段“他的创作思路是从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中寻找素材,描写狄仁杰和他的4个助手一起侦破案件的过程”可知,写作时的创作思路已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魏艳《狄仁杰是如何成为“神探”的》

下列哪项最适合做本文标题?( )

["

走下神坛的神探狄仁杰

","

“福尔摩斯”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

高罗佩的“中国文化情结”

","

狄仁杰是如何变成“国际神探”的

"]
[["D"]]

文章第①段介绍狄仁杰是西方最知名的中国神探,并指出原因:幕后推手是荷兰外交家、汉学家高罗佩。第②③④⑤段介绍高罗佩创作狄仁杰断案系列的过程。第⑥段介绍狄仁杰断案系列在西方社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故整个文段为总分结构,围绕狄仁杰如何成为西方最知名的中国神探展开论述,对应D项。

A项:“走下神坛”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福尔摩斯’如何来到中国”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未提及文段主题词“狄仁杰”,排除。

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魏艳《狄仁杰是如何成为“神探”的》

事业单位 | 句子填空题(文章)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阅读以下文字,作答相应问题。 “起居注”是一种编年体史书,它是古代中国官方按照年月日编次,以记录帝王言行和朝廷大事的著作。①在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形成了持续系统的记史求真理念,推崇“君举必书”,希望记录帝王的一言一行。②《礼记·玉藻》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③ 1899年,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突然染病,他派人到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偶然间,他在一味叫作“龙骨”的药材上看到一些刻画符号。王懿荣对金石颇有研究,他觉得这些“龙骨”上的刻画并非大篆或小篆,更像古文字,于是开始有意搜集刻有符号的“龙骨”。当年秋天,他从古董商范维卿中够得12片,次年又购得800多片,古董商赵执斋也将数百片“龙骨”卖给了王懿荣。 口头传统是人类“古老常断”的信息技术,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人类会说话的历史,就是口头传统发生和演进的历史。人类的信息技术发端于口头传统,而书写也从来没有取代语言。书写在传承知识、推进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的语言大部分是没有发展出书写体系的。这些无文字社会的成员同样以他们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发展出复杂精巧的知识体系,从天文历法、复杂数学运算,到社会管理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口头语言不仅没有被抑制,还获得了新的发展。口头传统是信息技术,,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观念和操演的结合。口头传统几乎关联着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所有方面,只有不同学科的彼此协作和交替推进,才能逐个解决那些更为宏大的问题。探讨口头传统及其与人类活动最具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内在关联,不但具有认识论价值,更具有方法论意义。中国的口头传统资源非常丰富。中国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在经济生活方面,我们有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沙漠绿洲文化、高原农业文化、海洋渔业文化等。中国学者基于如此丰富的资源,这些年来在口头传统研究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可喜的成果。简单来说,比如在资料学建设方面,我国这些年来收集整理翻译出版了数量惊人的民间口头资料。在国家层面推动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出版工程和民间文学大系的出版工程。这些工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其他社会资源之巨大,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在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方面,例如族别口头传统研究、文类口头传统研究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远到了惊人的程度。在口头传统理论学说的本土化运用方面,中国学者作出了多方面的有益贡献。在理论创建方面,中国学者在口头传统的生产传播和接受等环节都有很好的理论总结和深化。国际学界大批杰出学者曾参与口头传统的讨论,他们都从各自的学术领地出发,以极为出色的研究,让口头传统成为今天和今后国际人定学界的一个重要领地。可以预期,口头传统研究的体系化发展必将带来对人类表达文化的整体反思和知识框架的重新整合。在新时代的人文学术领域中,中国口头传统研究必将在国际舞台上作出新的贡献。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