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地域辽阔,边疆治理是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面临的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边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区,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关键,是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秦统一后的2000年间,不同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均强调“守中”之地与边疆四夷的区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文化认同感;管理措施多样化;边疆治理体现一体化趋势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得出,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根据材料一“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得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材料一“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得出,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文化认同感;根据所学,可从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管理措施多样化、边疆治理体现一体化趋势等角度分析总结。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动边疆民族与中原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二“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得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二“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得出,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边疆治理推动边疆民族与中原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