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此外,儒学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这表明,汉代( )
统治者重视儒学的教化功能
","儒学教育逐渐官方化和制度化
","儒学向思辨化和世俗化转变
","王霸杂糅的治国理念逐渐形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可分析得出儒学受统治集团尊崇,根据材料“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可分析得出有利于培育社会风气,被普通民众认同,民间影响日益扩大,可见儒学的教化功能受到统治者重视,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儒学教育的制度化,排除B项;
宋明理学表明儒学向思辨化和世俗化转变,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霸道治国理念,排除D项。
故选A项。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