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法律与教化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族原籍山东,自始祖洲公宦寓下雉,卜宅于兹。厚德流衍,更历数朝,乡贤绅士前后相望,斯有家庙宜也……岁之戊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祖灵默估,相锡以丰年,合议建立祖祠。维时兄勇孟官陕都督,慨然寄资倡捐。一启口而莫不响应。其殆人与时之相待已久而忽焉相值,遂举当百年难成之功而决之崇朝也乎。爱议领首,聚材鸠工,阅一岁而祖祠成。

因于岁腊十八日,大会族人,议礼立法,于敬祖之中寓齐家之道。开示条例,其有不遵者祖宗亟之,合户惩之。祠中择素行公正娴习礼法者为祠长,祭则总领祀事,有家议则听裁决处分。又必每庄各立庄长分为统率,以勤贷裹,以备参议。今合户于祖祠择定神人所共许,自后不得轻为易置,祠长、庄长所议条款胪陈于左,记十二条。祠柜中藏家礼一亚、国律一亚,以备用。再置刑具二,有犯者照律权轻重施行。

——阳新县《梁氏宗谱》

材料二

鄂东南部分巨家大族大规模修建祠堂的热潮出现在清代前中期。这与国家在明代中叶以后祭祖礼制上的改变有关,特别是清初统治者提倡忠孝治家,如康熙圣谕十六条中首要两条就是“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湖北移民以江西为主,而江西是宗法意识较甚的省份,其移民进入湖北后,往往将宗法制度移植到迁入地。作为毗领地区,鄂东南无疑是受江西影响最深的地区。移民大量涌入后人口繁衍,内部支派蔓延,需要收聚人心,加强管理。而外部地方族群之间因为土地山林等资源竞争日起紧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应对各种社会危机。

——摘编自杨国安《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

提取材料一,说明其对研究宗族、祠堂的史料价值。

[["

交代梁氏宗族来源、迁居的过程;梁氏宗祠得以修成的原因;研究梁氏宗族内部重大事务(或祠堂功能)如选举族长、祭祀祖先、开展公议、施行惩戒等;国家权力与宗族的相互关系。

"]]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的阳新县。由材料一“吾族原籍山东,自始祖洲公宦寓下雉,卜宅于兹。厚德流衍,更历数朝,乡贤绅士前后相望,斯有家庙宜也”可得出交代梁氏宗族来源、迁居的过程;由材料一“岁之戊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祖灵默估,相锡以丰年,合议建立祖祠”可得出梁氏宗祠得以修成的原因;由材料一“因于岁腊十八日,大会族人,议礼立法,于敬祖之中寓齐家之道。开示条例,其有不遵者祖宗亟之,合户惩之。祠中择素行公正娴习礼法者为祠长,祭则总领祀事,有家议则听裁决处分。又必每庄各立庄长分为统率,以勤贷裹,以备参议。”可得出研究梁氏宗族内部重大事务(或祠堂功能)如选举族长、祭祀祖先、开展公议、施行惩戒等;由材料一“祠柜中藏家礼一亚、国律一亚,以备用。”可得出国家权力与宗族的相互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前中期鄂东南地区祠堂兴建热潮出现的原因。

[["

明清政府鼓励民间设祠祭礼,明代放松民间设祠限制,清代更加提倡;该地移民主要来自江西,宗法意识浓厚,移植宗法制度;团结族内力量,应对外部竞争的需要。

"]]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前中期的鄂东南地区。由材料二“这与国家在明代中叶以后祭祖礼制上的改变有关,特别是清初统治者提倡忠孝治家”可得出明清政府鼓励民间设祠祭礼,明代放松民间设祠限制,清代更加提倡;由材料二“湖北移民以江西为主,而江西是宗法意识较甚的省份,其移民进入湖北后,往往将宗法制度移植到迁入地。”可得出该地移民主要来自江西,宗法意识浓厚,移植宗法制度;由材料二“而外部地方族群之间因为土地山林等资源竞争日起紧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应对各种社会危机。”可得出团结族内力量,应对外部竞争的需要。

高中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