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法律与教化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武则天时期,徐元庆的父亲被县尉赵师韫冤杀,徐元庆寻机杀死了赵师韫,并投案自首。武则天因其是为父复仇而主张赦免,陈子昂写《复仇议状》,主张对徐元庆“正国之典,置之以刑,然后旌闾墓”。一百年后,柳宗元作《驳复仇议》,认为陈子昂的处置既破坏了礼,又损害了法,进而提出有限制的复仇。“徐元庆案”的百年争议表明唐代( )
探寻礼与刑的协调统一
","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追求法律程序公正完备
","开始尝试“引经注律”
"]从“徐元庆案”百年争议中可知,武则天、陈子昂、柳宗元等人皆围绕复仇行为在礼(为父复仇符合礼义)与刑(杀人触犯法律)之间如何平衡展开讨论,陈子昂和柳宗元的主张虽不同,但都在探寻礼与刑的协调统一,故选A项;
儒学自汉代起已通过察举制、乡约等渗透基层,唐代“开始”渗透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重点在礼与刑的平衡,而非法律程序问题,排除C项;
“引经注律”汉代就已出现,并非唐代开始尝试,排除D项。
高中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