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商朝以前,中原地区礼节中的标准坐姿是“跽坐”(即屈膝跪坐),而山东东夷地区则流行更为舒适的“蹲踞”。随着商王朝的征服,“跽坐”行为逐渐向周边传播,至中商时期已在东夷地区普及。这反映出( )
军事征服促进了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形成
","中原地区的文明程度更高
"]军事征服虽推动了“跽坐”传播,但材料未明确东夷对商文化的内在认同,仅强调行为普及,故排除A项;
材料指出商朝以前中原地区采用“跽坐”,而东夷流行“蹲踞”,随着商朝征服后,“跽坐”逐渐在东夷普及,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在互动中走向融合,既保留多样性(中原与东夷原有坐姿差异)又形成统一性(跽坐普及),符合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
材料仅涉及坐姿形式变化,未提及礼仪规范中的等级秩序或尊卑关系,故排除C项;
“跽坐”普及体现文化传播而非文明程度高低,且材料未比较两地其他文明要素,故排除D项。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