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

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前,域外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之说,主要通过文字语言等方面的异同比较论证中国文明源自外来。传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克伯里的“西来说”。1894年,拉氏认为:“整个中国文明只不过是巴比伦文明的退化模仿”。多数学人“骇其说之新奇,先后从风”。五四之后,拉氏西来说受到民国学人的质疑、批判,并与20世纪30年代逐渐消失。

1921年,外国人安特生开始在河南仰韶进行考古发掘。通过比较仰韶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纹饰后,安氏认为:“吾人就考古学上证之,亦谓此等着采之陶器,当由西来”。对此,民国知识界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其学术影响深巨,国人多有肯定和赞赏。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挖掘。基于此次挖掘,李济认为:“我们还没得着十分可靠的证据,使我们断定在中国所找的带彩陶器确实发源于西方。”……30年代末之后,对安氏的质疑与批判则成为普遍之势。

3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者相继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等地组织考古发掘,出土了中国以外地区所不存在的史前时代之遗物,这昭示着中国存在一个不同于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由此域外学者逐渐放弃了纯粹的“西来说”,转而多采“渗入说”或“影响说”。而此时期,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

——摘编自吴原元《域外中国文明外来说在晚清民国知识界的回响及启示》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的流行情况,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

1921年前,我国知识分子普遍认同拉氏的“西来说”,即中华文化来自西方。这反映了历经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实力的强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亟需提升国人文化自信力。

1921年后国人对基于考古研究的安氏“新西来说”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多有赞同。这反映了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族、科学”成为时代思潮,同时李济等国人通过自己的史前遗址挖掘,对“新西来说”也有不少质疑,也反映了我国自主主持的考古事业的发展。

30年代以来,域外学者放弃纯粹“西来说”;国人抛弃“西来说”,更多认可“本土说”。这反映了我国考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日本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

总之,域外中华文明的起源说流行情况,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的时代特征。

"]]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和材料,先概括出晚清民国知识界关于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的流行的认识有三个时间阶段的情况:1921年前、1921年后至30年代、30年代以来,然后分析阐释每阶段情况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最后总结升华提出自己的认识。

根据材料“传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克伯里的西来说”、多数学人“骇其说之新奇,先后从风”可知,1921年前,我国知识分子普遍认同拉氏的“西来说”,即中华文化来自西方;根据“1894年”的时间信息和所学,这反映了历经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实力的强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亟需提升国人文化自信力。

根据材料“民国知识界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其学术影响深巨,国人多有肯定和赞赏。”可知1921年后国人对基于考古研究的安氏“新西来说”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多有赞同。根据材料“五四之后,拉氏西来说受到民国学人的质疑、批判”可知,1921年后这反映了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族、科学”成为时代思潮,同时李济等国人通过自己的史前遗址挖掘,对“新西来说”也有不少质疑,也反映了我国自主主持的考古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域外学者逐渐放弃了纯粹的“西来说”,转而多采“渗入说”或“影响说”。而此时期,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可知,30年代以来,域外学者放弃纯粹“西来说”;国人抛弃“西来说”,更多认可“本土说”。根据材料“中国考古学者相继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等地组织考古发掘,出土了中国以外地区所不存在的史前时代之遗物”可知,这反映了我国考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30年代以来”的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随着日本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

不同的时间阶段和历史背景下,近代中国人对于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经历了普遍认同到开始质疑,然后批判否定的动态过程。综合上述阐释,域外中华文明的起源说流行情况,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的时代特征。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