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周公形象的变迁
材料:
周朝 | 禽匪(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 |
战国 | 《孟子》:“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
汉朝 | 贾谊在《新书·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意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
史料价值:①禽簋铭文属当时出土文物上的文献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西周时期周公形象的重要直接史料。 ②《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弟子的言论汇编,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③《新书·礼容下》是政论性质的文集,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本题是影响题、认识题。时空是:西周至汉代(中国)。史料价值:据材料“禽匪(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及所学知识可知,禽簋铭文属当时出土文物上的文献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据材料“(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可知,是研究西周时期周公形象的重要直接史料。 据材料“《孟子》”及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弟子的言论汇编,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据材料“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及所学知识可知,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据材料“贾谊在《新书·礼容下》”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书·礼容下》是政论性质的文集,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据材料“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及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
变化:西周时期,周公是辅佐周朝君王的辅臣形象;战国时期,周公已上升为君王的形象;西汉时期,周公被提升到圣人的形象。
影响: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提升儒学的地位及儒学思想的传播,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对后世的国家治理理念影响深远。
"]]本题是对比题、影响题。时空是:西周至汉代(中国)。变化:据材料“周公谋(出谋划策)”可知,西周时期,周公是辅佐周朝君王的辅臣形象;据材料“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可知,战国时期,周公已上升为君王的形象;据材料“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可知,西汉时期,周公被提升到圣人的形象。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可以从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提升儒学的地位及儒学思想的传播,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对后世的国家治理理念影响深远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