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野生西瓜原产于非洲。“旧传种来自西域,故名西瓜。”这样看来,西瓜名字的由来与西瓜在中国的引种和传播有一定关系。根据最早关于西瓜的文献记载,五代后晋(936—947年)的胡峤从契丹归来后撰《陷虏记》,记载在契丹见闻,其中提到西瓜。北宋时期相关文献较少,有说法当时黄河地区可能已经种植西瓜,《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街市,“其中一个水果摊前案上放有数块切开的西瓜”。南宋时期西瓜的记载多处可见,如诗人范成大在《西瓜园》中写道:“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诗注里有:“西瓜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文天祥《西瓜吟》中:“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不但首次出现西瓜的栽培方法,还有西瓜子仁的介绍。而《日用本草》记载:“西瓜,味甘寒,无毒,消暑解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明《本草纲目》也有关于西瓜引种、生理特性、用途、食用等各方面的详细记载;《群芳谱诠释》记载“子取仁可荐茶,皮可蜜煎、糖煎、酱腌”。清代各地方志中关于西瓜的记载内容逐渐出现多样化,涉及西瓜的形状、种植、用途、产量、传播、贸易等各方面。

——摘编自石慧、王思明《西瓜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及动因探析》

材料二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鲜瓜果58.80公斤,其中西瓜就将近40公斤。

——摘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西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广泛种植的原因。

[["

特点:种植历史较为悠久;外来物种逐渐本土化;种植范围逐渐向南推广,最后全国广泛种植;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开发出多种用途(药用、餐饮、零食等)逐渐具有鲜明的商品化性质。

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西瓜自身是优质水果,用途广泛;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西瓜种植技术的进步;南北交流、民族交融。

"]]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特点:据材料“根据最早关于西瓜的文献记载,五代后晋(936—947年)的胡峤从契丹归来后撰《陷虏记》,记载在契丹见闻,其中提到西瓜”可知,种植历史较为悠久;据材料“旧传种来自西域,故名西瓜”“南宋时期西瓜的记载多处可见”可知,外来物种逐渐本土化;据材料“西瓜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清代各地方志中关于西瓜的记载内容逐渐出现多样化”可知,种植范围逐渐向南推广,最后全国广泛种植;据材料“明《本草纲目》也有关于西瓜引种、生理特性、用途、食用等各方面的详细记载”“涉及西瓜的形状、种植、用途、产量、传播、贸易等各方面”可知,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开发出多种用途(药用、餐饮、零食等)逐渐具有鲜明的商品化性质。原因:据材料“旧传种来自西域,故名西瓜”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据材料“西瓜,味甘寒,无毒,消暑解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可知,西瓜自身是优质水果,用途广泛;据材料“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不但首次出现西瓜的栽培方法,还有西瓜子仁的介绍”并结合所学可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西瓜种植技术的进步;据材料“西瓜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交流、民族交融。

材料二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

变化:水果品种丰富,由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障。

"]]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变化:据材料“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可知,水果品种丰富,由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据材料“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可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据材料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可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可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障。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下表为不同地区出土的人骨样本中牙齿的平均磨耗等级统计表。据此可知(        ) 中国古代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村落的涝池在暴雨或淫雨季节,不仅要蓄水防洪,还承担牲口用水、灌溉等功能;在枯水季节,村民铲出池里的污泥当肥料;久旱不雨时,涝池又成为村民祈雨场所。这一现象反映出该地区(        ) 1494年,哥伦布在写给西班牙国王夫妇的报告中提到:“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直到我们在这里播种和栽种的收获为止……还要公母都有的牛犊,前来的每一艘船都应该带上公驴和母驴、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要知道这里没有能助人一臂之力且对人有益的役畜。”这份报告可以说明(        )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早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就已传入中国境内,但受整粒蒸煮的饮食习惯的限制,小麦口感不佳,难以消化,多用于喂养牲畜,其在中国的推广经历了反复甚至倒退。与春秋战国相比,汉初小麦种植规模明显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 不同民族、国家的互动推动了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于是竞种春稼(春小麦),极目不减淮北。”这说明,江南地区(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