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主题下的近代史学
时间 | 概况 |
鸦片战争时期 | 鸦片战争刺激了魏源发愤著述,他先后撰写了《圣武记》《海国图志》《道光洋艘征抚记》三部爱国主义史著,《道光洋艘征抚记》对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详实完整的记载。《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当时国人迫切需要知道的外国史地知识,成为近代先贤学习西方先进真理的起点,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1902年梁启超撰写《新史学》,对旧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其理论基础使国民意识得以进化。《新史学》提倡民族主义,高举“史界革命”的大旗,标志着新史学时代的来临。 |
20世纪20年代以来 | 1929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著作以唯物史观为武器:系统研究了中国历史,其文字中跳动着的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激发着那个时代的先进人士不畏革命斗争的艰辛,勇敢同唯心主义作斗争!近代史学出现了第三次飞跃。 |
——摘编自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时代变革密切相关。
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飞跃,每一次剧变都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思想潮流息息相关。首先,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的著作如《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初步转型,他帮助国人了解外部世界,以应对外辱,反映了时代对于变革的渴求。接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梁启超的《新史学》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对旧史进行革新,这不仅影响了文化思潮,也推动了民众思想的进步,呼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最后,20世纪20年代以来,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运用唯物史观促成了史学的又一次飞跃,体现了对革命的推动作用以及与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时代要求。
因此,近代史学的发展过程实际表现出史学内部理论创新与外部社会变革的相互作用,是对时代风潮的回应与促进。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据材料“时代主题下的近代史学”及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史学的研究受到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影响,结合材料中的表格主题可知,近代中国史学研究受到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时代主题的影响,据此可概括论点: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时代变革密切相关。据材料“鸦片战争刺激了魏源发愤著述,他先后撰写了《圣武记》《海国图志》《道光洋艘征抚记》三部爱国主义史著,《道光洋艘征抚记》对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详实完整的记载”“成为近代先贤学习西方先进真理的起点,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可知,鸦片战争影响了魏源的著述,并推动了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变化。据材料“1902年梁启超撰写《新史学》,对旧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其理论基础使国民意识得以进化。《新史学》提倡民族主义,高举“史界革命”的大旗,标志着新史学时代的来临”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的著作呼应了时代救亡图存的主题。据材料“929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著作以唯物史观为武器:系统研究了中国历史,其文字中跳动着的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激发着那个时代的先进人士不畏革命斗争的艰辛,勇敢同唯心主义作斗争!近代史学出现了第三次飞跃”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郭沫若应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体现了对革命的推动作用以及与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时代要求。综合材料信息可进行阐述如下: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飞跃,每一次剧变都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思想潮流息息相关。首先,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的著作如《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初步转型,他帮助国人了解外部世界,以应对外辱,反映了时代对于变革的渴求。接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梁启超的《新史学》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对旧史进行革新,这不仅影响了文化思潮,也推动了民众思想的进步,呼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最后,20世纪20年代以来,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运用唯物史观促成了史学的又一次飞跃,体现了对革命的推动作用以及与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时代要求。最后进行总结:因此,近代史学的发展过程实际表现出史学内部理论创新与外部社会变革的相互作用,是对时代风潮的回应与促进。
高中 |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