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王韬撰文说:“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王韬的主张( )
推动礼成为评判文明的标准
","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
","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转型
","是中国近代思潮嬗变的缩影
"]据材料可知,王韬提出华夷的区别应基于文化礼仪,而非传统的地域或民族界限,这反映了一种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文化观念。王韬观点所体现的中国近代思潮的演变,从传统的华夷观念到更加注重文化和礼仪的文明标准,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变迁的一个缩影,故选D项;
虽然王韬的观点中提到了“礼”,但他并未主张将“礼”作为评判文明的标准,而是将其作为区分“华”与“夷”的一个方面。“推动礼成为评判文明的标准”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
王韬的观点主要围绕“华夷之辨”和“礼”的关系,并未直接涉及洋务运动的缺陷。洋务运动主要涉及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工业等方面,与王韬的论点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
虽然王韬的观点可能间接反映了民族意识的某种觉醒,但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讨论民族意识的转型,而是对“华夷之辨”的新理解,排除C项。
高中 |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