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岁首”祈年祭祀。周代正式出现“年”的名称,“年,谷熟也。”《诗经·周颂·丰年》所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说明此时年俗元素已经萌芽。秦朝春节为十月初一、称为“元上”,皇帝会在此日率文武百官祭天祭祖,祷祝来年风调雨顺。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亦称“正旦”,春节节期至此固定。汉代朝廷通常会举行傩礼、朝会、奖赏、聚宴等隆重的庆贺仪式,文武百官要在最为盛大的“正朝”仪式上向天子行贺年礼,以此强调礼法、彰显国威。
——摘编自萧放《节日里的中国:春节》等
材料二
魏晋以后,春节民俗日渐丰富。唐开元《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回礼表关爱之情。宋元时期,年节出游寺庙宫观的风气很甚,“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杂耍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明清时期,鞭春牛、祭灶神、贴年画、吃春饼、猜灯谜等活动更加兴盛。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童彦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研究》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秦汉春节礼仪的特点。
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农耕色彩明显;与祭祀活动相关;突出政治性;方式多样。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先秦至秦汉(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岁首’祈年祭祀。周代正式出现‘年’的名称”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年,谷熟也”可知,农耕色彩明显;根据材料“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皇帝会在此日率文武百官祭天祭祖,祷祝来年风调雨顺”可知,与祭祀活动相关;突出政治性;根据材料“汉代朝廷通常会举行傩礼、朝会、奖赏、聚宴等隆重的庆贺仪式,文武百官要在最为盛大的‘正朝’仪式上向天子行贺年礼,以此强调礼法、彰显国威”可知,方式多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春节习俗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背景。
趋势:从以官方为主到民间参与增多;从浓厚政治色彩到明显娱乐倾向;从强调君臣政治伦理到强调家庭伦理;从神秘化到世俗化、生活化。
背景:政治稳定与大一统国家的持续发展;商品经济日渐繁荣;儒家伦理观念不断向基层渗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提供不断丰富的养料;人民群众的探索与实践。
"]]本题是背景题、特点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根据材料“皇帝会在此日率文武百官祭天祭祖,祷祝来年风调雨顺”“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回礼表关爱之情”可知,从以官方为主到民间参与增多;从强调君臣政治伦理到强调家庭伦理;根据材料“皇帝会在此日率文武百官祭天祭祖,祷祝来年风调雨顺”“宋元时期,年节出游寺庙宫观的风气很甚,‘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杂耍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可知,从浓厚政治色彩到明显娱乐倾向;根据材料“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皇帝会在此日率文武百官祭天祭祖,祷祝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回礼表关爱之情。宋元时期,年节出游寺庙宫观的风气很甚,‘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杂耍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明清时期,鞭春牛、祭灶神、贴年画、吃春饼、猜灯谜等活动更加兴盛”可知,从神秘化到世俗化、生活化。 背景:根据材料“秦朝春节为十月初一、称为‘元上’,皇帝会在此日率文武百官祭天祭祖,祷祝来年风调雨顺。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亦称‘正旦’,春节节期至此固定。汉代朝廷通常会举行傩礼、朝会、奖赏、聚宴等隆重的庆贺仪式,文武百官要在最为盛大的‘正朝’仪式上向天子行贺年礼,以此强调礼法、彰显国威”可知,政治稳定与大一统国家的持续发展;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年节出游寺庙宫观的风气很甚,‘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杂耍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可知,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根据材料“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回礼表关爱之情”可知,儒家伦理观念不断向基层渗透;根据材料“明清时期,鞭春牛、祭灶神、贴年画、吃春饼、猜灯谜等活动更加兴盛”和所学知识可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提供不断丰富的养料;人民群众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积极推动传统节日申遗的意义。
意义: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际影响;推进全球文化多样性。
"]]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明清时期,鞭春牛、祭灶神、贴年画、吃春饼、猜灯谜等活动更加兴盛”“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可知,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根据材料“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可知,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推进全球文化多样性。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