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 LC电磁振荡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修3-4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4.2 电磁振荡
LC电磁振荡
中国高铁利用“北斗”导航技术、$\rm 5G$通信技术等构建运营的“超强大脑”,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复兴号”投入了高铁运营。
$\rm 5G$信号相较于$\rm 4G$信号采用了频率更高的无线电波,具有数据传输更快的特点。
①(多选)在空气中传播时,$\rm 5G$信号与$\rm 4G$信号相比 ;
$\rm A$.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
$\rm B$.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
$\rm C$.更容易发生衍射
$\rm D$.更不容易发生衍射
②(多选)无线电波可由$\rm LC$振荡电路产生,某时刻的电路工作状态如图所示,此时 ;

$\rm A$.电容器正在放电
$\rm B$.电容器正在充电
$\rm C$.线圈中磁场的方向向上
$\rm D$.线圈中磁场的方向向下
$\rm E$.线圈储存的磁场能正在增大
$\rm F$.线圈储存的磁场能正在减小
①$\rm AB$.在空气中传播时,$\rm 5G$信号与$\rm 4G$信号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均为光速$\rm c$,故$\rm A$错误,$\rm B$正确;
$\rm CD$.$\rm 5G$信号相较于$\rm 4G$信号采用了频率更高的无线电波,则$\rm 5G$信号的波长小于$\rm 4G$信号的波长,所以$\rm 5G$信号与$\rm 4G$信号更不容易发生衍射,故$\rm C$错误,$\rm D$正确。
故选:$\rm BD$。
②由题图可知电流方向由下极板流向上极板,且上极板带正电,则此时电容器正在充电;可知此时电容器电场能正在增大,线圈储存的磁场能正在减小;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磁场的方向向上。
故选:$\rm BCF$。
“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组成。某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一颗中轨道卫星在同一平面内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如图($\rm a$)所示。

①同步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分别$v_{1}$、$v_{2}$,则 ;
$\rm A$.$v_{1}\lt v_{2}$
$\rm B$.$v_{1}=v_{2}$
$\rm C$.$v_{1}\gt v_{2}$
②若这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Delta r$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T=$ $\rm h$。
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dfrac{GMm}{r^{2}}=m\dfrac{v^{2}}{r}$
可得卫星运行速度为$v=\sqrt{\dfrac{GM}{r}}$
由于同步轨道卫星半径大于中轨道卫星半径,则有$v_{1}\lt v_{2}$。
故选:$\rm A$。
②由题图可知,两卫星每隔$\Delta t=12h$相距最近,则有$\left(\dfrac{2\pi}{T}-\dfrac{2\pi}{T_{同}}\right)\Delta t=2\pi$
变形可得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dfrac{\Delta t \cdot T_{同}}{\Delta t+T_{两}}=\dfrac{12 \times 24}{12+24}\ \rm h=8\;\rm h$
“复兴号”列车在某段长为$1000\;\rm m$的平直轨道上行驶,其速度的平方$v_{2}$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

乘客将一水杯放置在车厢水平桌面上,在此过程中水杯里水面的形状可能是 ;
$\rm A$.
$\rm B$.
$\rm C$. 
$\rm D$.
$\rm E$. 
②列车通过此路段所用的时间为 $\rm s$。
①根据$v^{2}-x$图像可知,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dfrac{v^{2}-v_{0}^{2}}{2x}=\dfrac{3600- 400}{2 \times 1000}\;\rm m/s^{2}=1.6\;\rm m/s^{2}$
乘客将一水杯放置在车厢水平桌面上,设水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theta$,则有$mg\tan\theta=ma$
可得$\tan\theta=\dfrac{a}{g}$
可知此过程中水杯里水面的形状是一倾斜直线,且水的加速度方向与行驶方向相同。
故选:$\rm B$。
②根据速度位移关系$v^{2}=2ax$
结合题图可知$v_{0}=\sqrt{400}\;\rm m/s=20\;\rm m/s$,$v=\sqrt{3600}\;\rm m/s=60\;\rm m/s$
则列出通过此路段所用的时间$t=\dfrac{v-v_{0}}{a}=\dfrac{60-20}{1.6}\;\rm s=25\;\rm s$
| LC电磁振荡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