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 材料赏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运用
材料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如果说,谁最有资格见证这座古都由历史深处走来的脚步,我想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甲)。
北京的地界儿,多古树。它们有机分布在各自的地盘。每一株,都俨然一位镇守边关的老将军。①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北京,②在它164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③分布着约4万余棵古树,④可谓地球上古树最多,⑤分布密度最广的城市之一。北京古树伴随古都古城的纵深发展,年轮不断增扩,其古韵便渐渐从内到外生发出来。
古树的落地生根,仿佛接受了上天的旨意与安排,它们所承载的功能,无可比拟。古树汲天地精华,聚日月光芒,以壮其筋骨,盈其气血。北京古树,好一派威武景象!
北京古树的存在,不可或缺。古树与古都相伴,古都与古树相拥。偌大的北京倘若没有了古树的装点与陪伴,确是少了些古意。古树无可替代。它的根(乙),就要在它破土的地方站立几百上千年,这壮举算得上伟大了。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③分布着约4万棵古树(或“分布着4万余棵古树”)
⑤分布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约4万余”不合逻辑,应改为:分布着约4万棵古树(或“分布着4万余棵古树”)
⑤,“分布密度”和“最广”搭配不当,应改为:分布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甲:当属(就是)北京的这些参天古树了
乙:一旦扎进泥土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句:根据前文“谁最有资格见证这座古都由历史深处走来的脚步,我想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可知,此处应填写能够见证古都由历史深处走来的脚步的另一见证者,整个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古树”,树因为“古老”,方能见证这座古都由历史深处走来的脚步,因此可填:当属(就是)北京的这些参天古树了。
乙句:此处应填写古树的根的状态,根据后文“要在它破土的地方站立几百上千年”可知,古树要站立的前提是“根”扎进泥土,因此可填:一旦扎进泥土。
本文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①句式整齐,“汲天地精华”与“聚日月光芒”,“壮其筋骨”与“盈其气血”对仗工整,增强了表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②“壮其筋骨,盈其气血”把古树当成人来描写,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北京古树,好一派威武景象!”一句用感叹句的形式,更有助于抒发强烈的赞美之情。
④选用“天地”“日月”等宏大意象,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引人遐想。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选择角度看,句子简短,句式整齐,“汲天地精华”与“聚日月光芒”“壮其筋骨”与“盈其气血”构成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写出古树汲天地精华,聚日月光芒,壮其筋骨,盈其气血,努力生长的过程。
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壮其筋骨,盈其气血”把古树赋予人的特性,将古树描绘成如同人类一样拥有筋骨和气血的生灵,这种写法使古树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植物,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描写古树不断强壮的强大生命力。
从句子的语气角度看,“北京古树,好一派威武景象!”一句是感叹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和赞美之情。通过简短而有力的感叹句,作者直接表达了对古树威武形象的钦佩,这种语言形式增强了情感的抒发效果,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对古树发自内心的敬意和欣赏。感叹句短小精悍,瞬间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使整个段落的语言表达更加鲜明、有力,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古树高大威武形象的强烈赞美之情。
从意象选择角度看,该句的描写对象是“古树”,选取了“天地”“日月”等宏大意象作陪衬,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这些宏大的意象不仅体现了古树的悠久历史和广阔的生存空间,还赋予古树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气质。通过这样的意象选择,作者将古树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古树的存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具有超越性的力量。这种描写让读者联想到古树所代表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底蕴,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崇高的氛围,提升了古树形象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读者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深刻的敬畏之感,不禁遐想古树所经历的历史与岁月。
| 材料赏析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