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内容连贯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内容连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信息类文本阅读

内容连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的中上游,它横跨河南、湖北两省,库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从这里出发,跨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一路北上,最终来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中线工程与多条大河存在交叉,这时就需要用到渡槽或隧洞。

渡槽又被称为 ① ,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流、溪谷、洼地和道路时常用的方式,人们形象地将它比喻成为水修建的“高速公路”。渡槽历史悠久,古代中东、南亚和希腊文明都修建过这类建筑,构成古罗马庞大引水工程的渡槽更是声名显赫,而在我国古代,渡槽还有个名字,叫“飞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后以最高42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北奔涌而去,迅猛的水流给渡槽的强度带来了极大挑战。

水利工程师设计了一种 ② 是U形的渡槽,它的底部圆滑,水流作用在上面的力会均匀分散开,这样即使不加厚渡槽,也能达到较高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成本。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一些跨度大、流量大的位置,就使用了这样的U形渡槽,沙河渡槽就是其中的代表。

沙河渡槽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长9075米,由跨越沙河的梁式渡槽、沙河和大浪河之间的箱基渡槽、跨越大浪河的梁式渡槽、大浪河到鲁山坡的箱基渡槽,以及鲁山坡的落地渡槽组成。

其中沙河上方的梁式渡槽长1440米,由4组 ③ 的U形单槽组成,每个单槽直径8米,净高7.4米。这些U形渡槽在工厂中预制生产,为了把它们运到施工现场,工程师采取了“槽上运槽”的方案,也就是在已经安装好的渡槽顶部架设轨道,运送渡槽的运槽车沿着轨道行驶到指定位置。这是世界上首次用这种方法建造渡槽。

架设渡槽时,运槽车缓慢行驶到有两台龙门吊的架槽机下方,龙门吊将渡槽向上提起100毫米,然后架槽机带着渡槽整体向前移动,到达架设渡槽的位置。接下来龙门吊将渡槽下放,直到槽底到达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龙门吊需要携带重达1200吨的渡槽缓慢移动、精准对位,创造了世界最重吊装渡槽的纪录。沙河渡槽共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可称得上世界第一渡槽。

(节选自《万物——跨越江河》)

材料二:

南水北调,这个旨在破解我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问题的超级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全面建成通水,沟通了长、黄、淮、海四大流域,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通过实施科学调度,年调水量持续攀升,实现了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近100亿立方米的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扩大供水范围,挖掘工程输水潜力,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2015年1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河南省禹州市和神垕镇正式供水,年平均供水396万立方米,解决了古镇缺水问题。“现在用南水烧制的瓷器釉面光滑剔透,品质极佳。”神垕镇金鼎钩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丙建说。

“水资源格局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高立军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打通了水资源调配互济的堵点,解决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痛点,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通过交通网、电网等输送至全国各地,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南北方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生产效率效益最大化。

(节选自《经济日报——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

材料三: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实施后,将把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连接起来,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的通道,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保证率。同时,还将向汉江中下游补水,对提高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改善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高立军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命线作用,用足用好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能力,提高工程供水效益。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深化方案比选,统筹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为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提供坚实支撑。

(节选自《经济日报——后续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长黄淮海四大流域,因为与多条大河交叉,所以需要修建渡槽或隧洞来引流。

","

中线工程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跨度大、流量大,因此采用了梁式渡槽、箱基渡槽、落地渡槽等U形渡槽。

","

通过科学调度,形成了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格局,年调水量的持续攀升,使供水范围不断扩大。

","

引江补汉工程连接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后,既能提高中线工程的供水保证率,又能向汉江中下游补水。

"]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C.“年调水量的持续攀升,使供水范围不断扩大”错误。根据材料二“通过实施科学调度,年调水量持续攀升”和“与此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扩大供水范围”可知,年调水量的持续攀升与供水范围的扩大是并行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C。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材料一中渡槽输送水流跨越河流、溪谷、洼地和道路,提高了水流的输送速度,由此被称做为水修建的“高速公路”。

","

材料二以“现在用南水烧制的瓷器釉面光滑剔透,品质极佳”为例子,说明了南水北调可以使效益最大化。

","

材料三直接引用高立军的话,表明了引江补汉工程对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提高工程供水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

从沙河渡槽的建造、南水北调对水资源配置格局的优化和后期的总体布局,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A.“提高了水流的输送速度”错误。根据原文“渡槽又被称为……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流、溪谷、洼地和道路时常用的方式,人们形象地将它比喻成为水修建的‘高速公路’”可知,“高速公路”的比喻说明了渡槽输送水流跨越河流、溪谷、洼地和道路可以缩短南水北调的流程,但并不能说明其能提高水流的输送速度。

B.“以‘现在用南水烧制的瓷器釉面光滑剔透,品质极佳’为例子,说明了南水北调可以使效益最大化”错误。南水烧制点器的例子,可以证明南水解决了神屋镇缺水的问题,是单向的。但使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是各类生产要素在南北方的优化配置,是双向的。所以例子和观点不匹配,表述错误。

C.“表明了引江补汉工程对……提高工程供水效益发挥重要作用”错误。根据材料三可知,第二段直接引用高立军的话可以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对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柴的重要性,但是提高工程供水效益的发挥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中的一项,选项以偏概全,表述错误。

故选D。

根据原文内容,结合下列图示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第①处:           第②处:              第③处:           

[["

①过水桥 ②横截面 ③平行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和图片信息的能力。

①处,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流、溪谷、洼地和道路时常用的方式,人们形象地将它比喻成为水修建的‘高速公路’”可知,渡槽是输送水流的,即“过水”,再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渡槽类似于桥的形状,故应填“过水桥”。

②处,结合材料一第三段“U形的渡槽”可知,读图关注点应在“U形”,再结合图示中其所指的位置,可以发现渡槽的横截面是“U形”,故应填“横截面”。

③处,结合材料一第五段“4组……的U形单槽”可知,读图关注点应在4组单槽的排列方式上,结合图示所指,可以发现这4组U形单槽是平行排列的,故应填“平行”。

是否可以将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改写为“龙门吊将渡槽向上提起0.1米左右”,为什么?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

不能修改。因为①100毫米是确数,0.1米左右是模糊数,如果把确数改为模糊数,就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提升的具体高度,不能符合“精准对位”的安装要求。②“毫米”是小单位,“米”是大单位,如果把小单位改为大单位,就不能对渡槽的重量和安装的难度起到强调作用,不能体现安装中对细节和精度的注重。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和改句的主要区别在于数值的表达方式:一个是确数(100毫米),另一个是模糊数(0.1米左右)。在文本中,这个句子出现在描述沙河渡槽架设的过程中,强调了龙门吊需要携带重达1200吨的渡槽缓慢移动、精准对位。这里的“精准对位”是关键词,它暗示了安装过程中对精确度的极高要求。

从数值表达方式的改变上来说:100毫米是一个确数,它给出了具体的提升高度,符合“精准对位”的要求。而0.1米左右是一个模糊数,它不能准确表达提升的具体高度,可能会引入误差,这与“精准对位”的要求相悖。毫米是一个较小的单位,而米是一个较大的单位。在描述如此精确的安装过程时,使用毫米作为单位更能强调渡槽的重量和安装的难度。如果改为米作为单位,这种强调作用就会减弱。

从对文本整体的影响上来说:原文通过确数和毫米单位的使用,体现了安装过程中对细节和精度的注重。如果改写为模糊数和米单位,这种精确度就会丧失,影响读者对安装过程的理解。原文的主题是描述沙河渡槽的架设过程,特别是强调了安装的精确度和难度。改写后的句子与这一主题不符,降低了文本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创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

①丹江口水库的水流流速快,流量大,对渡槽强度构成挑战。工程师据此创造性设计了U形横截面的渡槽,使水流力均匀分散,无需加厚即可保持结构强度,减轻了渡槽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②跨越沙河的梁式渡槽长度长,安装困难,工程师运用“槽上运槽”方案完成了安装,属世界首创。

③渡槽重量重,架设精度要求高,架设时采用龙门吊缓慢移动、精准对位的方法,创造了世界最重吊装渡槽的纪录。

④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北缺南丰”的问题,采用南水北调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痛点,实现了生产效率效益最大化。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后以最高42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北奔涌而去,迅猛的水流给渡槽的强度带来了极大挑战”和“水利工程师设计了一种……U形的渡槽……降低了成本”可知,面对丹江口水库的巨大挑战,工程师据此设计了U形横截面的渡槽。这体现了工程师在面对挑战时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沙河上方的梁式渡槽长1440米……每个单槽直径8米,净高7.4米。这些U形渡槽在工厂中预制生产”和“工程师采取了‘槽上运槽’的方案……这是世界上首次用这种方法建造渡槽”可知,面对跨越沙河的梁式渡槽长度长,安装困难的问题,工程师采用了“槽上运槽”的方案,这种方法是世界上首次使用,体现了创造精神。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龙门吊需要携带重达1200吨的渡槽缓慢移动、精准对位,创造了世界最重吊装渡槽的纪录。沙河渡槽共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可称得上世界第一渡槽”可知,工程师采用龙门吊缓慢移动、精准对位的方法,创造了世界最重吊装渡槽的纪录。这体现了工程师在面临复杂问题时的创新技术和精准操作。

根据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打通了水资源调配互济的堵点,解决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痛点,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实现了生产效率效益最大化”可知,通过南水北调,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实现了生产效率效益最大化。这一点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和创新思维,解决了长期困扰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高中 | 内容连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