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内容连贯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内容连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信息类文本阅读

内容连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比较文化的研究,是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双边文化关系或多边文化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揭示异质文化之间复杂而生动的关系,进一步来解明各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并有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特性。

②文化与文学的双边与多边关系研究包含三个层次。

③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它对于深入地探讨双边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引领作用。目前,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大体上停留在这一层面上。由于未能作进一步的推进,读者对“何其相似乃尔”已经感到厌倦。

④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传递的过程中,诚如法国文艺学家布吕纳提埃尔所说:“文学类型也像生物的种族一样,也会分解和合成。”例如,在早期中国诗向日本传递,并参与成为和歌“三十一音数律”形成和因素方面,我相信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中国诗被“分解”并和“三十一音数”相“合成”的若干传递轨迹。

⑤这一层次的研究,        

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本土文化因子与异文化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本土文化与文学的新样式。这些新样式,它们应当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新的形式。

⑦这一层次的研究,就双边(与多边)文化的关系来说,具有“定位”的意义。实际上,当我们要对“异质文化关系”作学术界定时,其概念的意义最后将落实在这一层次。到底什么是比较文化意义上的“文化关系”?并不是说两个文本有相似之处,则它们就有了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在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中,确实内含着异质文化的因子——这些异质文化因子,程度不同地已经被“变异”而融汇于文本之中,只是研究者采用实证的手段使它得以还原。

摘编自严绍鎏《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

材料二:

①“平行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对没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

②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我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经常是以已有的阅读经验、阅读积累为背景的。我们在阅读中读到“何其相似乃尔”的文学现象时,常常就会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现有的“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的类同的平行比较,已经揭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现象。然而,一旦要使这种类同的文学现象进入研究状态,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人类精神现象来说,所谓“同”不是绝对的。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这种类同的比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讨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③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二种功能,是使比较的对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并由此形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互衬式、比照式的平行比较模式。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中,平行比较有助于被比较的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特性、价值得到映衬和凸显。比照式平行研究的对象,不必是类同的东西,也不是相反的、对立的东西。他们的关系彼此有别,又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在比较文学中,这种比照式的平行研究,主要不是为了求同,也不是为了辨异,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④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种功能,是使研究对象处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没有事实上的关系,但它们却有着“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平行比较来揭示这种关系。反比式的比较研究,仿佛在一个画面上将黑白两种相反的颜色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突出它们的对立,使黑者愈见其黑,白者愈见其白。

摘编自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

材料一第⑤段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①此处的所谓“中间媒体”,是为了解明异质文化传递中复杂的变异而特别确认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

②还特别注意到“中间媒体”的形态与作用。

③一种由文人运用汉文或准汉文创作的,类似于中国古传奇的文体。

④它是指在本土文化消融异质文化的相关因子、尚未最后完成变异时,异质文化因子所呈现的若干状态。

⑤例如,从日本神话、传说等向物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它们的中间媒体——

["

②①④⑤③

","

②⑤④①③

","

④①②⑤③

","

②⑤③①④

"]
[["A"]]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上文“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可知,这一层次的研究是关于“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所以紧接着应该是讲“中间媒体”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②放在最前面,与前文联系紧密,②后面是①,接着讲“中间媒体”,①讲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指的是④,接下来是举例说明⑤③。

故选A。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本土文学在异文化影响下发生变异而产生的新样式,仍属于民族文学。

","

严绍鎏着重研究有事实关系的“关系研究”,王向远关注无事实关系的“平行研究”。

","

材料一、二皆提及“何其相似乃尔”,但针对的现象与论述的目的都不相同。

","

“平行研究”符合人类一般心理需求,即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

"]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即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错误。由原文“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可知,原文说的是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符合人类一般心理需求,而不是“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

故选D。

请指出材料一比较文化研究诸层次的结构关系,并概括其论述思路。

[["

①结构关系:是层进式,先表层形态,然后是传递轨迹,最后是变异形成新样式;

②思路:第一层次,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属于表层形态。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新样式。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结构关系:是层进式,材料一第③段先讲表层形态,然后是第④⑤段讲传递轨迹,最后是第⑥⑦段讲变异形成新样式,层层递进。

思路:结合材料材料一第③段关键句“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可知,第一层次,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属于表层形态。结合第④段关键句“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知,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结合第⑥段关键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本土文化因子与异文化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本土文化与文学的新样式。这些新样式,它们应当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新的形式”可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新样式。

请根据作者在材料二第②、④段中的观点,简要阐述《红楼梦》与《玩偶之家》的可比性。

[["

①类同点都围绕女性来叙述,关注女性问题,但是又有所不同,可以比较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问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

②两部作品的作家创作风格、作品创作时代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心理都不同,存在差异。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②“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这种类同的比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讨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可知,类同点都围绕女性来叙述,关注女性问题,但是又有所不同,可以比较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问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

结合④“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种功能,是使研究对象处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没有事实上的关系,但它们却有着‘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平行比较来揭示这种关系”可知,两部作品的作家创作风格、作品创作时代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心理都不同,存在差异。

高中 | 内容连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