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情感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 思想情感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古诗文阅读

诗歌鉴赏

思想情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诗人。此诗作于明洪武二年,高启因受朱元璋的赏识,入朝编修《元史》。②瘗(yì):埋。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埋下黄金宝玉以镇压金陵的“王气”。王:通“旺”。③武骑千群谁敢渡:隋军南下攻打陈国,陈后主君臣曾认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④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就率众举着黄旗北去洛阳,结果中途而返。铁锁横江:吴国在长江上设置铁锁,被晋兵攻破,孙皓投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诗歌开篇四句写登高所见:大江奔流向东,钟山欲破浪而上,金陵山川气势雄伟。

","

作者于酒酣之际登上金陵雨花台,荒烟落日苍茫景象引发了他悠远的怀古之思。

","

诗中借陈后主、孙皓倚仗长江天堑仍然身败国亡的典故,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

“英雄”两句写鲜血似寒冷的潮水流入江河,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

"]
[["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错误。“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说的是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抒发的是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

故选D。

下列诗句都写到了“草”,其中与“草生宫阙何萧萧”一句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

"]
[["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例句:“草生宫阙何萧萧”强调的是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此处“草”强调的是残败破落的意境。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说的是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此处“草”烘托了战争荒凉的气氛。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说的是繁华的事情已经过去,像香尘一样随风飘散,流水无情地流淌,而草地却依然在春天里生机勃勃。此处“草”强调繁华不在,环境荒凉。

C.“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说的是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此处强调幽草因天气转晴而恢复生机。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说的是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因为坐得太久,又慢慢地寻找芳草,直到天色已晚才回家。‌‌此处“草”强调香气茂盛,渲染清幽闲适意境。

故选B。

古诗中的登高之作往往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诗亦然,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①对金陵形胜的赞叹:诗歌前六句作者通过描绘大江奔流、钟山如龙、江山争雄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

②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对陈后主、孙皓据此称王,但仍然亡国的反思;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

③对新(明)王朝的赞美与期盼: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

"]]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时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找到表达情感的写景和抒情的诗句,分条作答即可。

①“大江来从万山中……形胜争夸天下壮”描绘了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壮丽景象;接着,以“龙”喻“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钟山由东向西蜿蜒而上的气势,仿佛要与江河相抗衡。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寓意着山与江的争雄,象征着国家的雄伟和气势‌,点明江山如此多娇,龙盘虎踞、形胜不减,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

②“我怀郁塞何由开……草生宫阙何萧萧”借用典故,写隋军南下攻打陈国,陈后主君臣曾认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就率众举着黄旗北去洛阳,结果中途而返。吴国在长江上设置铁锁,被晋兵攻破,孙皓投降,诗中借陈后主、孙皓倚仗长江天堑仍然身败国亡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深沉的兴亡之感‌;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说的是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点明自己内心的担忧,从古至今兵连祸结,江山险峻也不能阻止战争的开展,曾经的朝代繁荣也经历过荒芜,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③“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不用长江限南北”,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此处有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又有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点明自己有幸生在了和平年代,希望从此能四海升平,再无战乱,警示当朝,和平不易,江山易主的事情经常发生,希望能够长久地维持和平。

| 思想情感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