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情感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 思想情感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古诗文阅读

诗歌鉴赏

思想情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1$$^】$

苏 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2$$^】$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3$$^】$得霜竹。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注释:【1】组诗作于与可亡故后。在最后一诗后,有作者自注:“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春蚓:出自《晋书》,形容书法作品中的字无筋骨。【3】谀墓: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的戏称。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与可画竹时”四句描述与可作画时达到了身心两遗、物我两忘的境界。

","

“若人今已无”四句慨叹与可故去,而今世人只知画柳树,不再懂画竹。

","

“君看断崖上”两句描写与可笔下之竹,“蛟蛇走”形象地写出霜竹特点。

","

“晁子拙生事”四句写晁补之家境贫寒,却“谀墓”得画,可见其品性。

"]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而今世人只知画柳树,不再懂画竹”错。“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首联写善画竹的文与可如今已离世,再也没有人画出这样的竹子。“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颔联写谁用像春天蚯蚓一样软的毛笔,把竹子画成了风中的柳条。这是诗人估计为俗人所作的平庸之画,没有只知画柳树之意。

故选B。

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第一首诗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含蓄而富有表现力。

","

第二首诗描绘霜竹时,由远及近,在反复对比中咏叹,曲折有致,情思邈远。

","

第三首诗描述晁补之藏画之事,语言质朴而风趣,蕴含着深厚、复杂的情感。

","

三首诗以“竹”为核心意象,在诗意上层层推进,揭示与可画竹的艺术魅力。

"]
[["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A.“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错。结尾二句用《庄子•达生》所述痀瘘承蜩故事,孔子曾赞扬那位用竹竿掇蝉的驼背老人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瘘丈人之谓乎!”意思是掇蝉掇得这么准,主要由于老人凝神专注,才使技巧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两句既是对文与可的艺术成就的赞许,又对难以找到知音者表示慨叹。

B.“反复对比”错。尾联以问作结,慨叹不知到何时才有高手画出像这幅画中的竹子,对无人能再画出瘦节霜竹的遗憾惋惜之情,没有反复对比。

D.“层层推进”错,三组组诗分别从作者、作品、藏者三个侧面揭示与可所画之竹的巨大魅力。

故选C。

诗人借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画家和藏画者的丰富情感,请结合组诗具体内容简析。

[["

诗一,侧重于写画家,写与可画竹的情形,再现了一位凝神专注、遗世独立的画家形象,表达了对画家高超画技和高远艺术追求的钦佩之情,并借“庄周世无有”,表达对与可世无知音的慨叹;诗二,侧重于描摹画作,借画竹之峭拔有力来赞美与可高雅的君子人格,同时写诗人睹画思人,表达对亡友的哀痛思念之情;诗三,侧重于写藏画者,叙写晁补之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收藏与可之画,隐含着对其脱俗雅趣和高洁情操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处于困境的痛惜之情。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先从作者落墨。一、二两句概述文与可画竹情形,“见竹不见人”一句点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时的独特神态。三、四句承前续写“神与物游”的构思状况。五、六两句,由叙转议,指出与陈腐相对的清新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源于生活的,必须不断地观察和运思,不断地“其身与竹化”,才能“无穷出清新”。这两句既是对文与可的艺术成就的赞许,又对难以找到知音者表示慨叹。

第二首正面写画。开头两句是诗人臆断之词:擅长画竹的人已经作古,这般绝世风韵的竹子哪里还会有呢?可是远看画轴,画上似乎有柳有石,于是估计为俗人所作的平庸之画,这便是三、四两句之意。接下去的二句,巧用乐府句式。“何时此霜竿”二句,枨触百端,悲喜交集,包容的情感信息是多元的,作为多年挚友,东坡对文同过早去世不能不深感悲痛;不难想象苏子此时睹物思人的哀痛情怀。此画落入他所钟爱的诗品人品俱佳的晁补之手里,正是物得其所,值得庆幸。这种深沉绵邈的慨叹,乃是苏轼爱重人才思想的自然流露。

第三首以重笔写收藏者。“晁子拙生事”四句极言晁补之家境的贫寒,也显示晁补之志趣的高洁。“拙生事”,不会谋生;“谀墓”,韩愈常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时人戏呼为“谀墓金”。这句诗是说,补之为人作墓志,人家知其高致绝俗,不敢径赠金钱,便送他一幅文同画的竹子。结笔四句嘲人亦复自嘲。苜蓿是一种野菜,贫家常用以佐餐。唐人薛令之《自悼》诗云:“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无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食,何由保岁寒?”“可怜先生盘”二句正用其意。结末二句苏轼自注:“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两句为《于潜僧绿筠轩》一诗的开首两句,诗人引此,显然还包括着这样的意思:“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晁补之举家食粥而一画独存,这貌似调侃的“游戏笔墨”之中,隐含着对他的爱戴敬慕之情,更重要的是为人才之不见用而痛心疾首。其嬉笑怒骂,就更能够促人深思。

| 思想情感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