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概括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概括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管城笔坊
聂鑫森
古城书画界人,没有不知道“管城笔坊”的。一条僻静的街上,一个很小的门脸,一截短短的柜台,柜台上放着一长溜插满毛笔的竹笔筒。笔坊的主人总是不见,有顾客来了,喊一声:“有人吗?”
声音未逝,正在内间忙着做笔的主人,来不及解去围腰,就笑吟吟地走出来了。
这就是管城,六十岁刚过,一头白发,瘦精精的。掌柜、伙计、笔匠,都是他一个人。老婆和两个儿子在离城几十里外的青山桥乡下,种田、种果树、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很丰足。
管城世代虽居乡下,主要精力却是做毛笔,技艺是祖传下来的。他姓管名城,一般人不知道“管城”二字其实就是毛笔的代称,《史记》里说:“蒙(恬)将军拔中山之毫【注】,始皇封于管城,世遂有名。”二十年前,管城毅然从老家来到古城,开了这个笔坊,专制专卖各种不同型号的羊毫、狼毫,兼毫笔。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书画家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而且价钱公道,因此管城笔坊名声日著。名声是名声,却并不怎么赚钱,但管城怡然自得。他本想让儿子弃农来子承父业,年轻人却不愿意,整天傻子似的做笔,累不说,钱还少,划不来!老爷子又死心眼,每一道工序都不肯马虎,动辄就是粗声粗气地教训一番,谁受得了呢?管城只好独打鼓独划船,一个人撑着笔坊,谁叫他爱的就是这一行呢!每日三顿饭,到街上小饭铺去,利索;老伴半个月进城一次,为他洗衣、洗被,打扫里外卫生。
老伴劝他:“累了一辈子,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儿子、孙子整天围在身边转,几多快活。”
管城说:“我离不开城里这些书家、画家,我得留下来为他们做笔。”
老伴叹了口长气:“你这是何苦呢?”“我喜欢。”
管城在书画界有很多朋友,他们都习惯用管城做的笔写字画画。为了感谢管城,不时地给他送来书画佳作以表谢意。夜深人静时,管城会在灯下,一张一张地细看这些字画,看着看着,忍不住就要打几个哈哈。这日子,滋润!
古城书法家主席秋驰毫,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忽然打电话来,中午请管城到府上小酌,并有事相求。
管城捶了捶酸痛的腰,得意地一笑,秋驰毫有什么事相求呢?无非是请他做笔!他很喜欢这个四十岁刚出头的书法家,自号墨云斋主,为人谦和,字确实写得不错。幼承庭训,秋驰毫从五岁开始习字,遍临碑帖,功夫很扎实,特别是草书,学的是怀素,兼及张旭、孙过庭,已有自己的面目,运笔于纸,如风雨骤至,飒然有声,纵横驰骛,充满着一种别有的韵味!
近午时,管城关了铺面,换了干净衣衫,坐公交车去了城南的秋府。
小院里花木扶疏,清凉可人。秋驰毫直迎到院门口,然后,引着管城进了书房。秋夫人端上茶来,说:“管先生,你们谈,我去厨房了。”
“管先生,再过一个多月,我应邀要去法国巴黎办一个草书展览,还得现场表演。我想请你制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有了你的笔,我就心里有底了。”“过奖,过奖。”“作品都已装裱好了,请你过过目,提提意见。”“不敢当。我是外行,秋先生抬举我了。”秋驰毫从柜子里抱出一大捆卷轴,然后一张一张地展开。
管城凝神细看,看布局,看行气,看笔划,看显色,却一直抿着嘴,不作声。
“管先生,如何?”“不……错。这五十幅大作,不知秋先生写了多长时间?”“也就半个来月吧。”“呵……好。”
管城觉得这些作品,往粗里说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再往细处看,却露出浮躁之气,是“赶”出来的,不似天然生成。
秋驰毫说:“管先生好像没把话说完。”
“哪里哪里。我在想该怎么为先生做笔哩。我得关门回老家去一趟,入秋了,山羊毛好找,黄鼠狼则要请人去捕,选一条上等尾巴上的毛,然后平心静气在老家制做。笔杆我想用绿檀和紫檀,再刻上字。”
秋驰毫向管城鞠了一躬,说:“你要说的话都说了,后学惭愧。管先生,内人大概已把酒菜备好了,今儿我们要好好喝几杯。”
“谢谢。”
管城再次来到秋府,已是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下着疏疏密密的秋雨。
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收好,放在客厅门边。然后,请管城在古雅的八仙桌边坐下来,亲自沏上一杯龙井茶。
管城从怀里掏出一个细长木匣,打开来,里面躺着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
“秋先生,请一试。”
秋驰毫接过来,看了又看,感动地说:“先生之笔,何须一试,定是上品无疑。你关门歇业一月之久,就为制这两支笔,而且静居乡间力避尘扰,精气神全在这笔中了。请先生报个价吧,我会付!”
管城摇了摇头,说:“还是常价,每支百元,多一个子不取。”
“这怎么行呢?先生太亏了。”
“你再说就生分了。我只愿先生此次出访,载誉而归。”
秋驰毫突然目光一亮,说:“先生上次看拙字而不肯赐教,但从你的眼神里我却明白了什么。你走后,我再看一遍,浑身冒汗啊,随处可见急功近利之迹,便一把火烧了。致函东道主,容我推迟一年再出国门。先生专意做笔而不慕名利,是对我的最好教诲。”
管城笑了,站起来大声说:“秋先生,请撤下茶杯换上酒碗,我真的要讨碗酒喝了!”
(有删改)
【注】中山之毫:古代中山兔的毛,可用于制笔。相传蒙恬曾取中山兔毛制作毛笔。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管城的儿子对管城经营笔坊并不理解,而且受不了总是被父亲粗声粗气地教训,所以他反对管城经营笔坊。
","小说中秋驰毫“一直迎到院门口”“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表现了他对管城的热情与尊重,甚至带着一丝讨好。
","文中画线句子的两个省略号,表现了管城内心的迟疑,他已看出秋驰毫作品的急功近利,但碍于自己面子而没有直言。
","秋驰毫推迟参加书法展览虽然有些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从文中“秋驰毫向管城鞠了一躬”可见端倪。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反对他经营笔坊”错。原文是“他本想让儿子弃农来子承父业,年轻人却不愿意,整天傻子似的做笔,累不说,钱还少,划不来!”,可见儿子不是“反对他经营笔坊”,而是不愿子承父业,接手笔坊。
B.“殷勤”本义是“热情周到”。秋驰毫与管城是朋友,此次秋驰毫请管城做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足足一月之久,管城才将笔送来,“秋驰毫殷勤地接过管城的伞”,表达的是秋驰毫的热情和感激,而不是巴结“讨好”。
C.“但碍于自己面子而没有直言”错,管城当时没有明说不是碍于面子,而是在想怎么说才能让秋驰毫意识到问题。
故选D。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说语言凝练典雅、文白相间,如写秋驰毫“运笔于纸,如风雨骤至,飒然有声,纵横驰骛”让文章富有古典之韵。
","小说用笔蕴藉,以“管城笔坊”为叙述线索,波澜不惊地讲述了管城笔坊与秋驰毫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温婉从容。
","小说第四段写“管城”名字的由来及制笔工序,看似闲笔,实则在对传统行当的描绘中流溢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小说善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管城从怀里掏出一个细长木匣”便见管城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以‘管城笔坊’为叙述线索”“管城笔坊与秋驰毫之间的故事”错,本文的叙述线索是管城为秋驰毫制笔,讲述的是管城和秋驰毫之间的故事。
故选B。
有评论家说,“聂鑫森众多小说其实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公,那就是中国文化精神”,请据此分析文章中管城这一人物形象。
①管城作为一个笔匠,对于做笔能够精益求精,具有匠人精神;②他制笔精良且收费合理,淡泊名利;③家境丰足,仍专心制笔,坚守传统技艺的传承;④看出秋驰毫的书法急功近利后,委婉点出,既顾全了秋驰毫书法家的面子,又表现了对书法的品鉴力,表现出他的宽厚与智慧。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从管城的人品、德行方面筛选概括有关的事件,体现“中国文化精神”。
①“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老爷子又死心眼,每一道工序都不肯马虎”,管城作为一个笔匠,对于做笔能够精益求精,具有匠人精神;
②管城制作的笔“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尖、齐、圆、健’无一不备。书画家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而且价钱公道”“还是常价,每支百元,多一个子不取”,他制笔精良且收费合理,淡泊名利;
③“老婆和两个儿子在离城几十里外的青山桥乡下,种田、种果树、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很丰足”“老伴劝他:‘累了一辈子,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儿子、孙子整天围在身边转,几多快活。’”“管城说:‘我离不开城里这些书家、画家,我得留下来为他们做笔。’”,家境丰足,仍专心制笔,坚守传统技艺的传承;
④管城看出秋驰毫作品的浮躁,但并不直接说出,“‘不……错。这五十幅大作,不知秋先生写了多长时间?’‘也就半个来月吧。’‘呵……好。’”,然后用制笔来点他,“哪里哪里。我在想该怎么为先生做笔哩。我得关门回老家去一趟,入秋了,山羊毛好找,黄鼠狼则要请人去捕,选一条上等尾巴上的毛,然后平心静气在老家制做。笔杆我想用绿檀和紫檀,再刻上字”,看出秋驰毫的书法急功近利后,委婉点出,既顾全了秋驰毫书法家的面子,又表现了对书法的品鉴力,表现出他的宽厚与智慧。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管城“讨酒”这个情节的作用。
与管城第一次来秋家时,秋驰毫请他喝酒的情节相呼应;听闻秋驰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推迟出国的决定,表示赞许;“讨酒”的情节表达了管城对秋驰毫能够放下名利,专心练笔的敬佩。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上看,文章前面也写过一次喝酒,“古城书法家主席秋驰毫,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忽然打电话来,中午请管城到府上小酌,并有事相求”“管先生,内人大概已把酒菜备好了,今儿我们要好好喝几杯”,结尾管城“讨酒”与管城第一次来秋家时,秋驰毫请他喝酒的情节相呼应;
管城之所以主动“讨酒”喝,是因为秋驰毫说“你走后,我再看一遍,浑身冒汗啊,随处可见急功近利之迹,便一把火烧了。致函东道主,容我推迟一年再出国门。先生专意做笔而不慕名利,是对我的最好教诲”,听闻秋驰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推迟出国的决定,管城心里高兴,“讨酒”是表示赞许;
秋驰毫“一把火烧了”自己的作品,还推迟出国,表明他能放下名利,这是书法家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讨酒”的情节表达了管城对秋驰毫能够放下名利,专心练笔的敬佩。
高中 | 概括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