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已经成功在鄂尔多斯高原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收集、压缩后,不向大气中排放,而是注入到合适的深层地质结构中,埋存在地下。该技术实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在企业中大范围推广。下图为中、美、日、印四国CO2排放占全球比重变化和CO₂地质封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符合中国的CO₂排放曲线的是(        )

["

","

","

","

"]
[["B"]]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波动下降,因此,①为美国,故A项不选;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快,因此②为中国,故B项正确;日本生产效率高,新能源占比大,二氧化碳排放较少,因GDP增长缓慢,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稳定﹐因此③为日本,故C项不选;印度因经济总量小,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处于增长过程,因此,④为印度,故D项不选。故选B。

目前,企业尚未大范围推广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主要考虑(        )

["

CO₂排放量

","

投入成本

","

技术难度

","

环保需求

"]
[["B"]]

这项技术在我国已经成功实施,C项错误。CO2排放量多、环保需求迫切会促使这项技术的应用,A、D项错误。投入成本过高不利于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B项正确。故选B。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碳汇是指清除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及机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地质碳汇技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枯竭油气田中,在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也能提高采油率,我国已通过运用此技术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下图示意二氧化碳的驱油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5年,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身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如图1)。 多年冻土发育的高原或平原地区,大大小小的热融塌陷湖星罗棋布。热融塌陷湖形成以后,湖水对湖底土层的传热作用,使底部土层增温,活动层的深度加大,地下冰激化速度加快,湖泊进一步沉陷,直到湖底地下冰全部融化后,湖泊才停止下沉和扩大。图4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