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碳汇是指清除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及机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地质碳汇技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枯竭油气田中,在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也能提高采油率,我国已通过运用此技术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下图示意二氧化碳的驱油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常规油气田地区运用人工地质碳汇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封存的必备条件为(        )

["

向斜构造广泛分布

","

盖层岩石孔隙度较小

","

地表断裂发育较好

","

前期勘探开发程度低

"]
[["B"]]

常规油气田形成于背斜构造,A错误;地质构造稳定以及盖层岩石孔隙度较小有利于阻止油气向上运移,从而适宜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B正确;断裂的存在会造成油气逸散,C错误;在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初期,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勘探和评估,或者没有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可能会错估地下储集层中二氧化碳的储量和压力,从而增加泄漏的风险,D错误。故选B。

人工地质碳汇技术能提高采油率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注入后可导致储集层中的原油(        )

①黏度降低②黏度提高③流动性减弱④流动性增强

["

①③

","

②④

","

②③

","

①④

"]
[["D"]]

枯竭油气田中的原油剩余量小,黏度高、流动性差,不利于开采。注入二氧化碳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从而增强原油的流动性,②③错误,①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已经成功在鄂尔多斯高原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收集、压缩后,不向大气中排放,而是注入到合适的深层地质结构中,埋存在地下。该技术实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在企业中大范围推广。下图为中、美、日、印四国CO排放占全球比重变化和CO₂地质封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5年,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身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如图1)。 多年冻土发育的高原或平原地区,大大小小的热融塌陷湖星罗棋布。热融塌陷湖形成以后,湖水对湖底土层的传热作用,使底部土层增温,活动层的深度加大,地下冰激化速度加快,湖泊进一步沉陷,直到湖底地下冰全部融化后,湖泊才停止下沉和扩大。图4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1、碳汇是指清除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及机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地质碳汇技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枯竭油气田中,在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也能提高采油率,我国已通过运用此技术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下图示意二氧化碳的驱油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加载错误 

单选题

1.1、常规油气田地区运用人工地质碳汇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封存的必备条件为(        )

A

向斜构造广泛分布

B

盖层岩石孔隙度较小

C

地表断裂发育较好

D

前期勘探开发程度低

单选题

1.2、人工地质碳汇技术能提高采油率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注入后可导致储集层中的原油(        )

①黏度降低②黏度提高③流动性减弱④流动性增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高中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高途”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途”,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题库: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已经成功在鄂尔多斯高原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收集、压缩后,不向大气中排放,而是注入到合适的深层地质结构中,埋存在地下。该技术实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在企业中大范围推广。下图为中、美、日、印四国CO排放占全球比重变化和CO₂地质封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5年,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身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如图1)。

多年冻土发育的高原或平原地区,大大小小的热融塌陷湖星罗棋布。热融塌陷湖形成以后,湖水对湖底土层的传热作用,使底部土层增温,活动层的深度加大,地下冰激化速度加快,湖泊进一步沉陷,直到湖底地下冰全部融化后,湖泊才停止下沉和扩大。图4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