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rm 2020$年以来,蝗虫灾害侵袭全球多地。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放养鸭群能有效抑制蝗虫数量增长,实验中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qquad)$

  

["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引入鸭群可控制蝗虫数量

","

甲图说明该地区引入鸭群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rm N_{2}$

","

利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捕蝗虫防治蝗灾,目的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用化学的方法防治有害生物

","

乙图$\\rm A\\sim B$时间段,若蝗虫起始数量为$\\rm N_{0}$只,种群数量呈“$\\rm J$”形增长且每天增加$\\rm 3\\%$,则$\\rm t$天后蝗虫的种群数量为$\\rm N_{0}\\times 1.03^{t}$

"]
[["BD"]]

种群增长的“$\rm J$”形曲线公式是$\rm N_{t}=N_{0}\lambda^{t}$$\rm N_{0}$是种群起始数量,$\rm \lambda$是今年种群数量是上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rm A$、甲模型是数学模型,$\rm A$错误;

$\rm 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数量在$\rm N_{2}$上下波动,蝗虫的$\rm K$值为$\rm N_{2}$$\rm B$正确;

$\rm C$、利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捕蝗虫防治蝗灾,目的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属于生物防治,$\rm C$错误;

$\rm D$、乙图$\rm A\sim 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rm 3\%$,并呈“$\rm J$”形增长,$\rm \lambda$值是($\rm 1+3\%$),因此$\rm t$天后种群数量为$\rm N_{0}\times 1.03^{t}$只,$\rm D$正确。

故选:$\rm BD$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