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①②③④为种间关系示意图$\rm ($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rm )$,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 上层 | 中层 | 下层 |
植物 | 乔木 | 灌木 | 草本 |
动物 | 林鸽 | 长尾山雀 | 鹪鹩、昆虫 |
上表体现该群落的 (结构及其特点)现象,植物的该现象与$\rm 1$有关,该现象的优点是显著提高 。植物的分布决定动物的分布,其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若要研究该栎林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若要研究上表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 等。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这些因素也被称为 (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垂直分层;对光的利用,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取样器取样;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密度制约因素
"]]表格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可以显著提高对光的利用,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影响植物分层的因素是光照强度,而植物又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进而导致动物也出现分层现象;
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特点,故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若要研究上表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这些因素也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现有$\rm 4$组生物:$\rm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rm B$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rm C$猞猁与雪兔;$\rm D$黏液瘤病毒和野兔,$\rm A$、$\rm D$生物对应的上图曲线分别是 。若$\rm 4$种种间关系中的$\rm b$死亡,对$\rm a$有利的是 (图中序号作答)。若猞猁全部死亡,则雪兔的发展趋势是 最后趋于稳定。
$\rm A$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对应③,$\rm D$中黏液瘤病毒和野兔为寄生,对应④;①代表的是捕食,②代表的是种间竞争,③代表的是互利共生,④代表的是寄生,图示②④中$\rm b$都不断增加,而$\rm a$都下降甚至消失,因此两图中若$\rm b$死亡,对$\rm a$都是有利的;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若猞猁死亡,则雪兔的数量会先因缺乏天敌而不断增加,后又因食物的限制而减少。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