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功能。
对湿地物种进行 调查,可反映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不同动物所需的 不同。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调查物种丰富度可以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研究人员对该湿地食物网中的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单位:$\rm \times 10^{3}\;\rm J/hm^{2}\cdot a$结果如下表。由表知,甲、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小于$\rm 10\%$,其原因可能是甲同化量的一部分被用于 获取,丙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 $\rm \;\rm J/hm^{2}\cdot a$。通常,我们可用生态金字塔来研究各个营养级的 之间的关系。
甲 | 乙 | 丙 | ||||
固定的能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rm 24500$ | $\rm 105$ | $\rm 75$ | $\rm 71.5$ | $\rm 8.44$ | $\rm 5.5$ | $\rm 4.38$ |
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rm 1.12\\times 10^{3}$;能量、数量和生物量
"]]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一般$\rm 10\%-20\%$。一个营养级可能有多种生物,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明显小于$\rm 10\%$,最可能的原因是一部分能量被用于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取,同化量$\rm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rm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丙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rm 5.5\times 10^{3}-4.38\times 10^{3}=1.12\times 10^{3}\;\rm J/hm^{2}\cdot a$。通常,我们可用生态金字塔来研究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湿地有丰富可食用的鱼类资源,同时有涵养水源等作用,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人类对湿地的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类及其各个种群基因库增多,这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目前该湿地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若干年后又经历一场地震,震后该地所有物种及其土壤都消失,则地震前后该地的两种演替的区别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还有:地震后的 。地震前的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直接价值和间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较多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间接、潜在价值。湿地具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体现的直接价值,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对湿地的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类及其各个种群基因库增加,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地震前属于初生演替,地震后属于次生演替,地震前后该地的两种演替的区别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还有地震后的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较多,而地震前的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