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密度为临界密度,只有大于临界密度,种群数量才能增加,最后会达到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即环境容纳量($\rm K$值)。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动物种群的$\rm K$值不同。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某动物种群的$\rm K$值和达到$\rm K$值时的种群密度,其中$\rm m$为该动物种群的临界密度,$\rm K_{0}$以下的环境表示该动物的灭绝环境。$\rm a$、$\rm b$、$\rm c$、$\rm d$四个点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该动物的$\rm 4$个种群的$\rm K$值及当前的种群密度,且$\rm 4$个种群所在区域面积相等,各种群所处环境稳定。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qquad)$
可通过提高$\\rm K$值对$\\rm a$点种群进行有效保护
","$\\rm b$点种群发展到稳定期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rm c$点种群发展到稳定期间,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通过一次投放适量该动物可使$\\rm d$点种群得以延续
"]“$\rm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rm 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rm 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rm A$、$\rm a$点时种群密度低于该动物种群的临界密度$\rm m$,$\rm K$值大于$\rm K_{0}$,故可通过一次投放适量该动物对$\rm a$点种群进行有效保护,$\rm A$错误;
$\rm B$、$\rm b$点时种群密度小于其达到$\rm K$值时对应的种群密度,种群发展到稳定期间,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rm B$正确;
$\rm C$、$\rm c$点时种群密度大于其达到$\rm K$值时对应的种群密度,种群发展到稳定期间,种群数量减少,种内竞争减弱,$\rm C$错误;
$\rm D$、$\rm d$点时种群密度大于$\rm m$,$\rm K$值小于$\rm K_{0}$,可通过提高$\rm K$值使$\rm d$点种群得以延续,$\rm D$错误。
故选:$\rm ACD$。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