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某山体公园自然条件下猕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rm 840$只。$\rm 1986$年后,游客的投喂和以保护为目的的固定投食,致使猕猴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引发了人猴冲突。为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研究人员做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qquad)$
调查期间猕猴种群的$\\rm \\lambda\\gt 1$,若现有条件不变,种群数量会持续增长
","$\\rm 2013$年人猴冲突事件减少,是因为猕猴种群数量接近自然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
","$\\rm 2016$年后,猕猴种群数量超过自然条件下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投食
","为保护猕猴和减少人猴冲突,应适时迁出部分猕猴族群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种群数量增长的$\rm J$形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类型;种群增长的“$\rm S$”形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rm A$、公园内空间有限,随着猕猴种群密度增大,猴群数量会受到栖息空间的制约,种群数量不会持续增长,$\rm A$错误;
$\rm B$、题目明确指出人猴冲突是因人为投食导致数量快速增长引发的。尽管自然$\rm K$值下种群稳定时冲突较少,但此时人为投食已存在,实际环境容纳量已被提高(高于$\rm 840$只),猕猴数量仍在增长并即将超过自然$\rm K$值。冲突减少更可能是由于种群增长速率放缓(接近$\rm K$值时增长趋缓),而非“接近自然$\rm K$值”本身(因人为投食已改变环境条件),$\rm B$错误;
$\rm C$、题目明确提到“$\rm 1986$年后,游客的投喂和以保护为目的的固定投食,致使猕猴种群数量快速增长”,且$\rm 2016$年后种群数量显著超过自然$\rm K$值($\rm 840$只)。人为投食是突破自然环境限制、导致数量超限的主要原因,$\rm C$正确;
$\rm D$、迁出部分猕猴可降低种群密度,减少对人类食物的依赖和竞争,从而缓解人猴冲突,是保护猕猴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合理措施,$\rm D$正确。
故选:$\rm CD$。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