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在应用基因工程改变生物遗传特性,进而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资料一:人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致使环境不断恶化。王成树等从黄肥尾蝎中克隆出一种神经毒素基因$\rm AalT$,将其导入能寄生在许多害虫体内的绿僵菌中,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可有效控制虫害大规模爆发。
资料二: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的农业真菌病害。王宏伟、孔令让等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rm Fhb7$。将$\rm Fhb7$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从而避免小麦赤霉病大规模爆发。
资料三:疟疾由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按蚊通过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王四宝等从几种微生物中克隆出$\rm 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将它们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rm AS1$中。在按蚊肠道内,$\rm 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rm AS1$可在按蚊亲代和子代种群中扩散,所以在含$\rm AS1$工程菌按蚊的群落中,疟疾传播一般可被阻断。
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关键要素。关于上述资料中涉及的目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rm (\qquad)$
来源:必须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直接获取
","作用: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
","转化:均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应用:只有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才能达到生物防治目的
"]$\rm A$、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rm PCR$技术扩增或是人工合成,$\rm A$错误;
$\rm B$、资料一中神经毒素基因$\rm AalT$导入绿僵菌中可以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资料二中$\rm Fhb7$基因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资料三,将$\rm 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rm AS1$中,$\rm 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此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rm B$正确;
$\rm C$、基因$\rm AalT$导入绿僵菌中可用感受态细胞法,$\rm Fhb7$基因导入小麦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rm 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rm AS1$中可用感受态细胞法,$\rm C$错误;
$\rm D$、要想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不一定要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如资料一,可将目的基因导入能寄生在多种害虫体内的绿僵菌中,如资料三,可将目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rm AS1$中,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rm D$错误。
故选:$\rm B$。
在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的措施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rm (\qquad)$
施用绿僵菌工程菌减少虫害,不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引入$\\rm Fhb7$增强小麦的抗菌性,目的是调节真菌对植物的寄生能力
","$\\rm AS1$工程菌分泌的多种表达产物不改变$\\rm AS1$与按蚊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使$\\rm AS1$工程菌分泌多种表达产物杀灭疟原虫,目的是调节按蚊对人的寄生能力
"]$\rm A$、导入$\rm AalT$基因的绿僵菌只是增强了致死害虫的效应,没有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的寄生关系,$\rm A$正确;
$\rm B$、$\rm Fhb7$基因导入小麦后,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调节了真菌对植物的寄生能力,$\rm B$正确;
$\rm C$、$\rm 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并不会改变$\rm AS1$与按蚊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rm C$正确;
$\rm D$、使$\rm AS1$工程菌分泌多种表达产物杀灭疟原虫,目的是阻断疟疾的传播,不会改变按蚊对人的寄生能力,$\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