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rm 1$显示了家鸭、家鹅是由绿头鸭、鸿雁、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rm ST$$\rm XP$$\rm WX$$\rm HY$$\rm LD5$个鹅品种中,与$\rm ST$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rm XP$"]]

由图$\rm 1$可知,在$\rm ST$$\rm XP$$\rm WX$$\rm HY$$\rm LD5$个鹅品种中,$\rm XP$$\rm ST$在一个分支,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

若图$\rm 1$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rm (\quad\ \ \ \ )$

["

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

","

人工选择使得鸿雁根据人类的各种需求定向变异,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鹅品种

","

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出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

"]
[["AD"]]

$\rm 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因素可以是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rm A$正确;

$\rm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与人工选择无关,$\rm B$错误;

$\rm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使生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rm C$错误;

$\rm D$、人工选择可以大大缩矩形成新物种的时间,速度较快,自然选择一般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rm D$正确。

故选:$\rm AD$

由原始物种$\rm X$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标志是                                  

[["

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当两种生物出现生殖隔离时,意味着它们已经发生了进化,属于不同的物种。

若在某地养殖场中,鹅的白羽$\rm (W)$对灰羽$\rm (w)$为显性。在一个由$\rm 600$只白羽鹅和$\rm 400$只灰羽鹅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rm 40\%$,那么隐性基因$\rm w$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rm (\quad\ \ \ \ )$

["

$\\rm 20\\%$

","

$\\rm 40\\%$

","

$\\rm 60\\%$

","

$\\rm 80\\%$ 

"]
[["C"]]

由题意可知:$\rm ww$$\rm 400$只,$\rm Ww$$\rm (600+400)\times 40\%=400$只,$\rm WW$$\rm 200$只,因此$\rm w$的基因频率$\rm =(2\times 400+400)\div 2000\times 100\%=60\%$

故选:$\rm C$

豁眼鹅$\rm (ZW$$\rm )$是我国著名的白鹅品种,控制其雏鹅绒毛颜色的黄色基因$\rm (H)$和浅褐色基因$\rm (h)$是一对等位基因,白化基因$\rm (c)$位于常染色体上,当$\rm c$基因纯合时绒毛为白色,如图$\rm 2$为豁眼鹅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谱,且$\rm 1_{2}$个体不携带$\rm h$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控制雏鹅绒毛颜色的基因$\rm H/h/$位于                 染色体上,$\rm H/h/$$\rm C/c$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雄性群体中浅褐色绒毛雏鹅个体所占的比例                 $\rm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 )$雌性群体中浅褐色绒毛雏鹅个体所占的比例。

[["$\\rm z$","自由组合$\\rm /$基因的自由组合","小于"]]

根据题意可知,Ⅰ$\rm _{2}$不携带$\rm h$基因,但是其后代Ⅱ$\rm _{2}$和Ⅱ$\rm _{3}$表现为浅褐色,因此$\rm H$$\rm h$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可这对基因位于$\rm Z$染色体上,而基因$\rm C$$\rm c$位于常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于浅褐色是由$\rm 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因此雌性只要有$\rm 1$$\rm h$基因即为浅褐色,而雄性要同时有$\rm 2$$\rm h$才表现出浅褐色,因此雄性群体中浅褐色绒毛雏鹅个体所占的比例小于雌性群体中浅褐色绒毛雏鹅个体所占的比例。

$\rm III_{2}$的基因型为                 ,其黄色基因$\rm H$来自第$\rm I$代的                 号个体。

[["$\\rm CcZ^{H}W$","$\\rm 2$"]]

根据图$\rm 2$可知:Ⅰ$\rm _{1}$和Ⅰ$\rm _{2}$的基因型分别为$\rm CcZ^{H}Z^{h}$$\rm CcZ^{H}W$,Ⅱ$\rm _{1}$的基因型为$\rm ccZ^{H}Z^{h}$,Ⅱ$\rm _{2}$的基因型为$\rm CcZ^{h}W$,因此$\rm III_{2}$的基因型为为$\rm CcZ^{H}W$,其$\rm H$基因来自于Ⅱ$\rm _{1}$,而Ⅱ$\rm _{1}$$\rm H$基因来自Ⅰ$\rm _{2}$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库蚊的进化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 达尔文在研究物种形成时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种龟,分别栖居于被海洋分隔的个小岛上。研究发现这种龟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由于海洋的分隔作用,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个不同的物种,其形成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白菜一甘蓝”与普通白菜相比,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下图是利用白菜()和甘蓝()通过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白菜一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表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图中种群甲无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科学家用普通小麦()与耐盐偃麦草()体细胞杂交获得耐盐新品种“山融号”,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